白玉
引言: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你的光景如何?是不是一個枯燥的光景?那麼正需要時雨的滋潤了。是不是一個憂鬱、煩惱的光景?那麼你正需要時雨的調劑了。有一位東方的聖哲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讓我引錄幾首林上師的偈子:
起心動念莫隨流,反觀根本究何執;
無常無我應無執,定見逝盡本自如。——〈根本反省〉
虛懷樂遷就,順應不覺忤;
對人無講求,但念眾生苦。——〈遷就〉
眼界器量定行止;一時勉強成爭執。
安分隨緣修菩提;法流運轉本圓融。——〈圓融流通〉
如果在每一天,我們張開自己的葉子和花瓣,接受善知識賜予的佛法甘霖,所得到的寧靜,我想足以抵擋一天的風沙了。
換回的生機,雨後陽光下的景色更美。
善知識不在身邊的時候,經典的佛法文字可以指導我們的佛法生活。
第一章 與賢德者為伍
值遇聖者善,與其共處樂,
不見愚癡人,有助於快樂。
與愚者為伍,長處生懊悔,
與愚為友苦,如與敵共處。
與智者共處,樂如會親族。
因此:
聖者智者多聞者,持戒精義與聖者,
結交尊崇賢慧者,如月遵循於軌道。
——《法句經》
林鈺堂上師第二次來大陸,往五台山聖地朝禮,我有幸親近並伴隨。能夠得遇林師,令我喜悅;大陸的所有的上師弟子都會為能夠親承陳健民大德的法脈源流而喜悅。
見賢思齊,林師用穩健、平靜的佛法生活示現給我們,與師共處的幾天裡,也讓我們感受到佛法無時地浸潤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一機一境,菩薩無時不體現隨緣攝化的功德幻舞。
我想將五台朝聖之行記述一番;隨師所涉的古跡名勝,從《清涼山志》中也隨引出來,讓大家能夠真切地回到這潛育百靈的清涼神境。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晚:上師在眾弟子的簇擁下,足跡終於踏在了清涼聖地,夜宿台懷鎮外賓館。
鎮澄詩云:
久慕清涼境,未遂清涼遊。
塵緣竟碌碌,退想空悠悠。
所思不在山,希觀大聖顏。
聖顏何處在?縹緲虛無間。
我欲往從之,何由生羽翰。
羽翰不可到,情關萬里長。
報爾遊台人,休索別思量。
情忘關亦空,當處即清涼。
文殊只這是,元不離羹牆。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先朝萬佛閣,其中包含文殊殿和五爺廟,是在一起的。
這次林師的五台山朝聖行因為時間較短,北京的王浩居士和曉艷居士精心為師及隨行弟子們提前安排了朝聖路線,也就是說,在兩天時間裡我們只能朝禮一些重點寺院——「五台」也只能朝東台和北台了;師在來大陸前皆已應允。
進門是文殊殿。殿內下層供奉騎獅子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和騎朝天吼的觀音菩薩。
二層殿所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及十殿閻羅王。大殿內左、右、後面壁上滿是木製的小格中,供奉約3寸大小的泥塑貼金佛像,連橫樑上都是小佛;樓上二層殿內三壁同樣佈滿金佛。上下兩層合計共有佛像萬尊,所以此寺名叫「萬佛閣」。
在裡面的大殿就是五爺廟;五爺是東海龍王的第五個兒子,香火特盛。因為陳祖師法脈特重龍王的護持,所以林師領我們莊重地禮拜龍王五爺;隨後請一尊五爺銅像,上師要請回美國供奉。當師高舉五爺銅像再到五爺殿前領加持時,身後的戲臺正好開演了。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而五台山為什麼要修龍王殿呢?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台山變得涼爽宜人。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佈雨回來後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討回清涼石。文殊菩薩降服了五位小龍王,命他們分別住在五座台頂。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專管五台山的耕雲播雨。人們感激他們為五台山地區造福,為龍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五龍王居於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三龍王、四龍王、雨司。據民間傳說,五爺原為黑臉,但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把臉色塑為金色。
與五爺殿相對的便是戲臺,是專為五爺唱戲而建。據傳說,五爺特別愛看戲,只有請五爺看戲,才能免災去禍。
師在戲臺前駐足觀看了一會兒,我想,遠在他鄉客居的上師,對中華文化永遠是感到親切的。
我們轉而朝禮殊像寺。
《清涼山志》:「在凡仙山左,有文殊菩薩駕狻猊像,神人所造,見者肅然,生難有想。」
鎮澄詩云:
瞻對金容意黯然,依稀身在福城邊,
南詢有路無人踐,煙水茫茫鏡慕天。
南國鶯啼花雨天,吾師開化福城邊,
等閒一顧青蓮眼,證入無生已六千。
吉祥妙德相難窮,有作何能盡至功,
唯有菩提心界裡,一輪秋月下寒空。
師在此請「文殊菩薩駕狻猊」等比例像一尊。
相傳在塑造這尊文殊菩薩像時,綠毛獅子和文殊的身子均已塑好,就差文殊的頭部了,但是五官卻怎麼也塑不好,與身子也總不相配。有一天,工匠們正在揉蕎麵做飯,天空突然顯現菩薩真容。這時描摹已來不及了,工匠急中生智,將麵案上和好的蕎麵拿起,照著菩薩真容的樣子塑了起來。後來仿塑幾次都不如蕎麵塑的理想,乾脆最後就將這個蕎麵佛頭安在了塑像上。人們就稱此像為「蕎麵頭菩薩」,並在民間廣為流傳。
隨後擁師至般若泉。《清涼山志》:「大塔前左畔,唐僧慧潛,結庵於此,日課《金剛經》,久之,感庵側湧泉,因為名。飲者生慧。」
鎮澄詩云:
般若池邊止渴時,山瓢一吸樂何支,
塵塵煩惱具消歇,無限清涼說向誰。
此泉亦稱「五台聖水」、「萬歲泉智慧水」,師讓我們將水打上來一些,點在頭上以領加持。站在泉邊,我有一種被洗禮的清涼感受,我的心一片寂靜。
午飯後,擁師同朝禮大塔院寺。
《清涼山志》:「五峰之中,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及文殊髮塔,因為名。永樂五年,上敕太監楊升重修大塔,始建寺。萬曆戊寅,聖母李太后敕中相范江李友重建。輝巍壯麗,冠於清涼。」
丘坦之詩云:
寶塔白毫光,傳于阿育王,
萬山如磬拜,千佛共稱揚。
鈴鐸迎風亂,旃檀逆鼻香,
夜深聞梵樂,清切動悲傷。
大塔院寺與萬佛閣相鄰,寺前牌樓書「清涼勝境」四字。入山門後,師領眾進大雄寶殿拜佛,這裡的大雄寶殿叫做「大慈延壽寶殿」,這是為了和大慈延壽寶塔,即大寶塔的名字相一致。內供華嚴三聖,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兩旁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及十八羅漢。隨後右繞至大寶塔,這大寶塔也名「慈壽塔」,高一丈六,鍍金為飾,懸金鈴百餘個。塔的下層有黃銅轉經輪,四角各有大轉輪藏一架,三人才能推轉。
師在前領眾繞大寶塔三匝後,於塔前供燈七盞。
隨後與師共禮大塔左側之佛足碑。
鎮澄讚云:
巍巍大雄,浩劫忘功。神超化外,跡示寰中。刹塵混入,念劫融通。開茲覺道,扇以真風。竭諸有海,爍彼空蒙。岩中留影,石上遺蹤。碎身作寶,永益群盲。稽首佛陀,悲願何窮。
我們從大寶塔下來,拜過大藏經閣後,與師同禮文殊髮塔。
《清涼山志》:「在大塔東側,昔文殊化為貧女,遺髮藏此。萬曆間,方廣道人重修,見髮色若金,隨人視之不一。」
法本讚云:大士乘通去,靈蹤萬古遺。紺塔凌雲霄,慈光破世迷。稽首大智王,神功不可思。
師在前領眾繞文殊髮塔三匝,我們大家隨師每人都在塔前供燈一盞。
隨後與師來到五台山歷史最悠久的古寺——大顯通寺。
《清涼山志》:「古名大孚靈鷲寺,漢明帝時,騰蘭(磨騰、竺法蘭)西至,見此山乃文殊住處,兼有佛舍利塔,奏帝建寺。……古傳中有兩堂聖眾,非戒定慧全者,莫預此寺」。
在入寺之前,迎面而來的大鐘樓中間的門洞上,大書著「震悟大千」四個瀏金楷字,內懸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銅鐘。實際上顯通寺沒有山門殿和天王殿,因為它原來與塔院寺本為一個寺院,明朝時才分為兩個。正殿前後共七座,上師帶領我們一一上香禮拜,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世間奇蹟。
這裡的大雄寶殿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大雄寶殿,大殿的廊柱上有「跨五大洲雄立宇宙,越三界天出離世間」的楹聯。大殿內則懸掛著「真如權應」、「像教精嚴」的乾隆御筆。此殿之後,是無量殿,整個大殿沒有一根樑柱,所以也叫「無樑殿」。
向後走,是更是我們覺得能萬幸見到的供奉「千臂千缽千釋迦文殊菩薩」的千缽文殊殿。我們同師一起深深頂禮。
大顯通寺著名的銅殿,它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純粹金屬建築物,人稱「顯通銅殿」。殿外皆鍍金,殿內四壁雕鏤著一萬尊小佛像,正中供奉一尊獅子文殊像,精妙絕倫,世所稀有。師領眾禮拜。
與林師一起朝聖,就如師講法時說的道理:「並不在於盡情遊觀,而在於親領佛恩。」人命無常,生死事大,雖登山臨水,只求磨練身心,聞法向道。師後來轉道去陝西朝法門寺了,我還在五台山遵師命完成法務,不由覺得有些失落。芸芸眾生,有師引導,智慧漸薰;無師引導,習氣旋回啊!
我們完成了一天的朝聖計畫,師在下午稍晚的時候安排了薈供法會。為了方便,我們就在上師所住的五峰賓館舉行。上師在法會中為所請的文殊像和五爺像主持開光。法會的具體內容,我想會有師兄弟另為記述,使更多眾生共沾法乳,在此不贅。
二○○七年九月十三日:我們與林師一起,朝禮了東台和北台,其中很多殊勝因緣,我不想多做聖解。聖化多方,從契機而示現,無非是起信領恩。高鶴年老居士在《名山遊訪記》中有言:「菩薩聖境,初不遠人,若能念念忘機,管取頭頭示現。」聖凡交徹處,我想尤重在視師為佛,以領加持為要。
《清涼山志》:「五台,亦曰五峰。表我大聖,五智已圓,五眼已淨,總五部之真秘,洞五陰之性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之髻,運五乘之要,清五濁之災矣。其東西南北四台,皆自中台發脈。一山連屬,視若游龍。」
顧炎武詩作:
東臨真定北雲中,盤薄幽並一氣通。
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清涼山志》:「東台:約高三十八里,頂若鼇脊,周三里。亦名「望海峰」,若夫蒸雲寢瑞,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鏡,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洲,因以為名。」
我們是乘坐當地司機的中巴汽車上東台的,海拔2796米。蜿蜒山道上,雲霧蜇起,宛若登天。東台供奉聰明文殊像,表阿閦佛和五智中的大圓鏡智。師親自獻上哈達以表敬意,帶領我們上香禮拜。
文殊像
站在台頂南望如大海波濤般的群山無盡,我們同師一起將風馬旗拋向天空,只見風馬旗隨風飄向遠方,誓願讓佛法利益無盡的眾生。在此處,師讓王浩居士帶領大家念誦陳祖師法脈的偈頌後,我們共同祈願林師長壽。
大殿左側,有笠子塔,因為山頂風大,師在弟子們的幫助下獻上哈達後,我們將帶上台的風馬旗掛在塔上了;看著風馬旗的飄舞,上師也說不出地高興。相傳,曾有一異僧入那羅延窟不返,在外留下笠子,後人建塔藏之。
師看到東台的龍王殿,異常喜悅,禮拜並燃燈供奉後,高興地傳授給所有弟子〈龍王心咒、龍王佛心咒〉及「龍王手印」,我們齊誦心咒以領加持。
林上師口傳龍王咒及其手印
從龍王殿出來,我們走向那羅延窟朝禮,小道崎嶇陡峭;當師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學到了「信心」的功課——在各種環境中,消除顧慮,依佛同行。山上雲霧蒸騰,煙雲繚繞。
《清涼山志》:「台東畔。《華嚴》云:『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
鎮澄詩:
石窟開岩畔,靈蹤接上方,雲霞常出沒,神物自幽藏。
冷積千年雪,虛明五夜光,東南觀海岱,煙水思茫茫。
東台下來,直上北台。本來上東台時接到消息說北台下雪,上不了;我們在下東台後得知雪已停了,上師高興地對我們講,這是佛、菩薩加持,讓我們能順利朝台呀。
北台靈應寺供奉無垢文殊菩薩像,表不空成就佛和五智中的成所作智。亦名「葉鬥峰」,海拔3058米,是五台山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素有「華北屋脊」之稱。所有殿堂均為漢白玉石砌築。
北台有新建龍王殿,五爺在中,上師親自獻哈達,我們隨師一起上香禮拜,並在殿前燃放炮竹五大包。出殿向北即主殿,師帶領我們首先為殿中供奉的主尊無垢文殊菩薩及其他四方文殊菩薩像獻上哈達及上香禮拜。師特意地向殿中所供奉的蓮花生大士漢白玉像獻上哈達;師後來在講法時說出他此時的心情:他能體會蓮師弘傳密法之大慈悲心,不禁感動而流淚不止。後面我將記述與這尊蓮花生大士漢白玉像有關的殊勝故事。
林上師向蓮師敬獻哈達
我們擁著敬愛的上師最後來到在龍王殿東側的隱峰塔,此處是北台頂一大靈跡,是為紀念唐代高僧隱峰禪師而建的。上師將頭貼在塔基上以領加持,我們弟子眾也仿效領恩。我在領恩時,想起禪師的殊勝成就,內心虔誠發願:願我與大德您如一無二,……。
其他三台因機緣關係沒能朝拜,不過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南台普濟寺,供智慧文殊像,表寶生佛、平等性智;西台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像,表無量壽佛、妙觀察智;中台演教寺,供儒童文殊像,表毗盧遮那佛、法界體性智。
願頌曰:
無異蓮師陳健民祖師,一體化現林鈺堂上師,
舉普賢王如來法炬者,如一無二三身誓願證。
第二章 調御自己的心——遵師命獻供的故事
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
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大方便佛報恩經》偈語
佛經裡有一個故事,出自《大方便佛報恩經》:文殊白佛言:「座中菩薩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端正無比;有何因緣得如是乎?」佛言:「我於世世喜燃燈於佛寺及師父母前,用是因緣故,佛身光明、殊妙無比。我於世世奉事師長父母四威儀中飲食、臥具,用是因故諸天鬼神普持世間所有珍寶以用上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一相好皆是由我從初發心,堅固菩提,知恩報恩,是故今得無上菩提。視諸眾生猶如父母,以是因緣得是種相,使我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孝德矣。」
我忠實地講述這個在五台聖地所經歷的故事,像是夢中久久不能忘懷的甜蜜,像是一杯香茶入口後的回甘。
菩薩慈悲化現之幻舞,演說其功德,尤尚不能盡。
故事的緣起是這樣的:我不能隨林師繼續朝聖之旅了,師即命我和王老居士(王浩父親)及絲絨居士的母親護送所請的文殊菩薩駕狻猊像和龍王五爺像回北京迎候上師。十四日清晨,天還未亮,師將我呼喚到面前,囑託我代他於當日專程上北台獻供報紙於蓮師座前,並將其所作緣起讚頌讓我先行瀏覽。這時,所有的隨行弟子皆圍繞在師的身旁。
親見蓮師恩 林鈺堂
二○○七年九月十四日清晨二時四十三分醒前夢見蓮師。
昨日朝禮五台山之北台無垢文殊殿,臨去前獻哈達於殿上之漢白玉蓮師像,持師心咒上供時,十分感動,因深深體會蓮師弘傳密法之大慈悲心。今晨即蒙恩賜親現,夢境如下:
有數人抬一蓮師像安於座上。師像立即活轉成嬰兒大小之圓臉小人,面目活動,肢體亦然。彼戴之小圓帽落下,我接住欲代戴上,師曰:「不用,我自己來。」帽即自行上升,安戴師頂。我跪於座前,師側身右斜坐於右扶手上,身完全懸空成四十五度角,我略伸左手於其下,恐其落下,但實無事。師囑曰:「買些報紙給我看」。印尼剛發生大地震,波及東南亞多國皆海嘯。師之悲心及於末法時代之眾生,而有此慈示。
夢境轉為一女弟子至河以碗取水,我即以另一碗加入熱水,然後我將溫水倒於地上,而蓮師則化現為一小犬來吃盡。此乃教示純真之有情亦可能為蓮師之化現,吾人應敬重一切有情,而供養眾生即等同供奉蓮師。蒙恩弟子鈺堂謹記以誌恩及分享大眾,並讚頌曰:
嬰兒蓮師活生生,神通圓帽自飛升;
心繫眾苦欲閱報,有情平等現畜牲。
二○○七年九月十四日
晨三時四十七分
養和齋 於五台山
附記:今晨已囑弟子郭梓鋒於今日專程上北台獻供報紙於蓮師座前。
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使我能從上師那裡得到更詳細的指示。師離開五台山了,我只能獨自思索著師的囑託,並且對這次上北台再次向蓮師的獻供充滿了信心,心中默默祈禱上師加持,空行、護法護持。
那時天剛剛亮,王老居士(王浩父親)及絲絨居士的母親和他們的孫子洋和還在休息,我就離開賓館去做臨行前的準備。我先出去找了一位為人忠厚的司機,談妥了價錢,包訂了他的車。
我想去買供奉蓮師的報紙,但是在台懷鎮沒有賣報紙的地方;怎麼辦呢?沒有想到——供奉蓮師的報紙在十方堂順利地得到了。因為我們當天要在寺院掛單過夜,所以我一早到十方堂找知客師的時候,看到客堂的辦公桌上有份報紙,我就向知客師說我需要很多近期的報紙,能否幫我找一些來。知客師沒有詢問報紙的用處,就搜羅出很多近期的各種報紙結緣給我,很厚的一摞。最後,並沒有花錢我就備好了這項重要的供品。
我們四人明日護送上師所請的兩尊佛像回北京,為了佛像的安全和出行方便,我們最好在十方堂掛單。知客師卻告訴我居士樓只剩下一間三人寮房了,因為我們中有女居士,我猶豫了,打算回去同兩位居士商量一下。
上午十點左右,我們一行四人帶著佛像和所有的行李,徑直來到十方堂(廣仁寺)。我先進去找知客師拿鑰匙,讓人高興的是,剛好有人退房,因此我們終於能在十方堂順利地安頓下來。
與我們在一起的小朋友洋和病了,他的爺爺和姥姥為此很擔心,帶他去醫院了。
這時太陽高高地掛在無雲的天上,我必須儘快備置好其他的供品了。雖然我的使命是代師供奉報紙,但是如果師親自獻供,必定會更加隆重。我只有在與師的神會中去想像該怎樣做,然後竭力去做;我決定應該供一些油燈在蓮師面前。去了很多家佛具商店,都沒有買到一次性的油燈,只有分開的銅燈和酥油。當我走到羅睺寺的山門口,這時,一位喇嘛尼和一位女居士正好從寺中出來,走在我的對面;我突然認出了那位女居士,真是太巧了,原來是七月時在五台山才認識的小紅居士。她常年在五台山替施主燃油燈供佛、供花,很多僧眾都知道她所在的燃燈院,並熟識她。她也認出了我;我們都很高興。談話中,我和她倆說這次是隨師朝聖而來,並向她倆講述上師的夢境和師臨行前的囑託;我鄭重地向她們表示,如果有可能,希望她們能輔助我順利完成獻供的使命。她們互相看了看,立即就答應了。
阿尼拉和小紅
她們正好有五條白色的哈達帶在身上,像是專門為這次獻供準備的一樣。小紅居士知道能買到一次性油燈的商店;她還提議在台頂掛一些風馬旗;真的太好了,我想這樣一定會很圓滿的。就這樣,五十盞油燈和五捆風馬旗作為供品準備好了。
與阿尼拉掛風馬旗
下午一點鐘,我打電話要司機來接我們。我們一起在十方堂門口,登上了北台獻供的路程。想到路程,我有意地看了一下汽車的里程表,很有意思的是,表上的數字正好是:44444公里。
台懷鎮陽光普照大地,天氣晴朗清澈。當汽車行駛到北台下面的時候,我開始持誦〈蓮花生大士心咒〉。路上遙望天空,風起雲湧,變幻無常;有的猶如一座座山在飛,轉瞬間又見龍騰虎躍,還有更為壯觀的是,濃雲裡外層層疊疊,儼如深邃的宮殿一般,使我想起善財童子參禮彌勒菩薩,入大莊嚴園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之重重映現、物物全彰的境界,讓人心有所悟。
到了北台頂,我們三個人向龍王殿打了個問訊,就直接走向無垢文殊殿。小紅居士和喇嘛尼向文殊菩薩頂禮。我想要先向看守大殿的和尚說明一下我們獻供的緣起,然後再擺供。看殿的和尚在大殿中來回走動,我將報紙暫時放在殿門旁邊韋陀菩薩的供桌上,引起了和尚的注意,他馬上走過來告訴我不可以將報紙放在供桌上。這正是一個時機,我隨即將師的夢境和對我的囑託告訴他,他聽完後,很激動,表示會全力護持;就這樣,和尚和我一起整理報紙。這時小紅居士和喇嘛尼已經將油燈擺好,我將離蓮師最近的油燈擺成七盞,然後將報紙供於蓮師面前。
供報紙於蓮師像前
我們三個人共同點燃了油燈,然後我捧起潔白的哈達,代師獻給我們敬愛的蓮花生大師。當我將哈達獻上的時候,我擁抱了蓮花生大師,就像擁抱林師時一樣,真希望能緊緊地永遠不放開。隨後我深深地向蓮師頂禮三拜。
向蓮師敬獻哈達
整個過程,看殿的和尚就站在旁邊護持。禮拜之後,他問我撤供後的報紙怎樣處理。這件事上師並沒有指示;我想了想,告訴他將供奉過的報紙用火化掉應該如法吧,他聽了之後說一切會照我的意思辦的。
我請小紅居士為我和蓮師照了合影,我親自將整個供奉照了相。我向文殊菩薩頂禮後,向看殿的和尚道謝,他說這是他應該做的。我們走出了無垢文殊殿。
與蓮師合影
走出文殊殿,我發現這時天氣大變,雲霧瀰漫,視線模糊,空氣驟然寒冷。我們一起到兩邊的配殿給佛像獻了哈達並頂禮。最後我們又來到龍王殿,我決定將風馬旗掛在龍王殿前面的圍欄上,小紅居士和喇嘛尼都同意。獻上哈達,頂禮之後,我們開始掛風馬旗了。風很大,風馬旗隨風強烈地飄舞,我很專心掛著;這時小紅居士告訴我下雪了,我當時沒察覺,仔細一看,雪花真的在空中飛舞,落到地上沙沙作響——我沒有寒冷的感覺,只是一身清涼。
要下山了,開始山道大霧瀰漫,我提醒司機注意安全。到了半山腰,山道逐漸清晰起來,很快我們到了山底,小紅居士這時向我們說:「你們看,北台上已經雲開霧散,晴天了。」司機也一起回首遙望,北台頂真的又是麗日中天了!
我終於完成了上師的囑託;如果上師在的話,一定會說一些話讓護持這次殊勝之行的人們感到歡欣。所以在回去的路上,我對小紅居士、喇嘛尼和司機說:「這次獻供很圓滿,也只有你們的幫助才會這樣,謝謝你們。」
回到十方堂,我打電話向林師沒有增減地彙報了朝台的經歷。
上師提供的獻供費用我都如法地使用了;使用情況如下:包車費用240元整,油燈費35元整,風馬旗5捆共15元整,剩餘10元放入蓮師面前的功德箱。
我要用讚頌和發願來結束這個故事。
讚頌:
悲智力尊妙相自在顯,刹那圓滿勝行菩提願,
蓮師父母無死雙運主,任運觀照有情得安穩。
願頌曰:
熱鐵輪裡翻跟頭,猛火爐中打倒懸,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
第三章 智者聞法內心清淨——殊勝法緣欲推恩
世間無處無法身,亦無著相亦無形,
一切因緣皆自此,普渡眾生證佛行。
——無著菩薩偈語
一世達賴喇嘛在他的著作中傳出這樣一個傳說:相傳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就在窮盡法力,普救眾生,但他卻發現受苦的眾生渡不勝渡。菩薩因此悲憫落淚,淚滴成海;海中生出蓮花,蓮花中央化現聖救度母,風姿綽約。因此,所有佛陀的慈悲都化做佛業之泉,聖救度母也由此誕生。她對觀世音菩薩說:「大士不必灰心,渡生之事業,便由我來協助大士吧!」……。
今年七月,我隻身來到五台聖地;回京後,曾寫過一篇短文〈清涼聖地待恩師〉獻給林師,說是做為師之開路先行使者。就在那時,好朋友莊嚴居士帶我來到台懷鎮一個很大的院子,在普壽寺旁邊。這是代為施主燃油燈供佛的燃燈院,由五明佛學院一位喇嘛主持,還有一位年老的喇嘛尼和幾位居士常年在那裡服務;小紅居士就是其中的一員。在遵師命獻供之行中,因為這位居士,我才能順利完成。法緣真的很殊勝;在獻供結束後,她執意要帶我去見一位高僧大德,也是她的上師,一位在印度修行四十八年的西藏拉然巴格西——洛桑尖措大師。僧眾都公認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北京的中國藏語系佛學院經常請大師前往講學。我迫不及待地跟著小紅居士去拜見這位大德了。
與洛桑尖措格西拉合影
洛桑大師就駐錫在羅睺寺內;我恭敬地隨小紅居士進入大師的僧寮,大師面容慈悲,讓人十分願意親近。那時他正在床上親手製作著為佛像裝藏的經卷,我趕快上前頂禮,然後恭敬地站在他身旁仔細端詳。小紅居士向大師講了我們上北台的事,大師讚歎了一番,然後叫我上前,送給我一串紅瑪瑙的念珠,並說要傳給我觀世音菩薩的心咒。我立即在大師身前跪下來,領受那無比殊勝的傳承。之後,大師為我起了一個藏語名字「洛桑紮西」。我表達了對大師的無限禮敬之情,發願要常常親近、守護。
就在去北台獻供的當天傍晚,小朋友洋和身體好些了。絲絨居士的母親想為絲絨居士請一張本尊唐卡,王老居士也想看看法器,我們就帶著小洋和一起來到了「藏漢閣」佛具店。在那裡,我們看了很多佛像和唐卡。我向店老闆詢問是否有以四臂觀世音菩薩為中心的「悲、智、力」三尊的唐卡,要求造相更為殊勝的;店老闆想了想,告訴我說有一幅唐卡在其他佛具店肯定沒有,是一種石印的唐卡,永不褪色,造相很是與眾不同。我叫他趕快拿來看,心中已有幾分信心,我要把這張「悲、智、力」三尊像供養給林師。果不其然,當我看到這張唐卡時,立刻就決定請下來了。
智悲力三德聖像
我帶著幾分興奮對王老居士說:「我請這張唐卡,是因為其中的觀世音菩薩的面容有幾分像我們的林師。」王老居士看後也說是。我隨即讓銷售員把佛像包好,拿在手中,就在這時,誰都沒有覺察到早有一位喇嘛站在我們的身後;我無意中回頭觀望,眼前像是轉瞬間變得清晰了,今天才拜見的洛桑尖措大師就站在我的身後,張口向我微笑。我受寵若驚地把大師介紹給兩位居士,這時商店裡的人都稱呼大師為「佛爺」(他們早就是熟識大師的)。大師微笑地指著我手中的唐卡說:「明天早晨到我那裡,我要為這張佛像開光。」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執意要為這張觀世音菩薩像開光,而這張佛像我要供養給同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林師;因緣多麼奇妙呀!我立刻就答應了。大師說完,在店裡隨意看了看,就緩緩地走了出去;我的心情卻久久沒有平靜。
我同絲絨居士的母親和王老居士一起看上了一張同樣質地、造相很殊勝的二十一救度母唐卡。絲絨居士的母親高興地請了下來;這張佛像將帶回北京由林師親自開光。
第二天早晨,我參加完十方堂的早課,就拿著佛像去給洛桑大師行禮。大師高興地為「悲、智、力」三尊唐卡開了光,並為唐卡圍上了一條藍色的哈達。我將唐卡放在額前……。
這一天下午,我們護持著佛像平安地回到了北京。
讚頌云:
記述雖然枝枝片片,但為眾生心地清涼,
我母大悲慈育諸子,安載眾芽施與法乳。
茲引錄林鈺堂上師所作之〈讚頌偈〉,並陳健民祖師的〈迴向偈〉:
文殊菩薩智劍揮,十方有情煩惱盡!
文殊菩薩獅子吼,三世得聞咸開悟!
文殊菩薩恒憶念,雖在五濁不染塵!
文殊菩薩是依怙,觀萬法空出輪迴!
妙智深徹不著相,即相起用廣利眾;
萬法任運施教化,無所不容契空慧。——〈文殊菩薩讚〉
觀音菩薩淨光照,十方有情心性開!
觀音菩薩清音演,三世得聞煩惱除!
觀音菩薩恒憶念,雖陷五濁離塵垢!
觀音菩薩是依怙,救難拔苦尋聲至!——〈觀世音菩薩讚〉
觀音悲淚集諸佛慈髓
笑聲退魔護悉達成佛
普陀身影令陳師親證
普施救渡實眾生依怙——〈綠度母菩薩讚〉
早斷諸疑 令生歡喜 早與一切 佛母同事
早增諸行 果滿大願 早以慈力 摧伏魔軍
早隨勝解 出生神變 早從本智 出生十力
早以方便 轉妙法輪 早以妙言 淨諸世間
早以法光 照耀法界 早就群機 示佛依正——陳祖師之〈十速偈〉
感謝上師賜本文標題為「清涼法乳」
佛弟子郭梓鋒(時義)
師賜法名「白玉」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