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證契儀軌》之說明

簡繁轉換 - 繁體

林鈺堂

MP3 A B C D

請法弟子:閔蓉蓉
聆法弟子:閔蓉蓉、莊圓琪
錄音:閔蓉蓉
筆錄:莊圓琪
二○○五年五月二十及廿一日講授於台北養和齋

 


前言:

今年五月當我在台北時,我口授了對今年二月(19)所作的《文殊證契儀軌》的說明。謝謝茶桶的筆錄及打字。我於今晚(7/8)完成第二回的校訂。基於對此篇裏的說明的了解,行者們可以正確的修習此軌以及此類的儀軌,特別是我所作的《白觀音證契儀軌》《阿彌陀佛證契儀軌》

今天是五月二十號,我們講一講這個〈文殊證契儀軌〉要怎麼修。

前行

陳供如常。

前行:陳供如常,就是你在佛堂,你先把那個水、燈、花、香什麼的,平常該作的這些供養先準備好了,把它擺好了、點了。

正行

上座依軌修習:

然後呢!接著就是正行,就是說接著您就坐下來嘍。坐下來要依著這儀軌來修嘍。


一、 發心

合掌虔念:
無常遷變瞬息間,有情漂流苦海中,
清明此座太珍貴,為眾修軌證文殊。

那麼第一個,第一節呢,是叫做發心。這一節就是您修這個的時候,你要怎麼辦?您就先唸「一、發心」,然後你就把兩手合掌來唸這個「無常遷變瞬息間,有情漂流苦海中,清明此座太珍貴,為眾修軌證文殊」。這裡重點就是說你慢慢唸,唸的時候,你要想這個儀軌主要要讓你怎麼發心呢?頭一個它提醒你說:無常是隨時一切事情在改變;那也是因為無常,有情呢,他就在種種的苦裡頭嘛,對不對?那麼,現在我們坐下來修太珍貴了,為什麼?因為平常都是苦得很,你居然能夠抽出時間來說,哦,我要修法,而且為什麼叫做清明此座?就是說,我是選擇正確的要修佛法,有沒有?不是拿來浪費啊什麼,對不對?所以能夠在苦海裡面,你能夠找出時間來,能夠懂得說是要修法,這就太珍貴了。那麼接著這句話很重要嘍!因為我們修這個儀軌,我們有個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要證文殊啊!但是為什麼要證文殊呢?是為眾生啊!你證文殊,不是說,哦!我要變得很了不起,而是說眾生有苦,我們證了文殊幹什麼?就是要幫大眾救苦救難,有沒有?所以整個這裡面呢,一方面提醒你無常,接著下來就要很專心啊、珍惜這個機會好好的在修,另一邊就是把發心的那個重點講出來,是菩提心,為一切眾生來修。那因為這是文殊的軌,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要證文殊,所以四句話裡面,就講這麼多的事情。


二、 觀空

結定印,默念三遍:
萬法皆緣成,相依而共存;
捨對立分別,現一體本淨。

觀想全法界回歸本來清淨,而呈現為無有邊限之天藍色光明。

那這個唸完呢,你就又唸「二、觀空」。觀空的時候,這一節你要怎麼辦呢?結定印啊!你就是,你腳能打坐,能跏趺就跏趺;不能,你就普通那麼坐。定印就是這樣子嘛,有沒有,右掌在上,左掌在下,然後兩個拇指頭抵著。定印,然後你默默的唸三遍,為什麼要你默唸,你知道嗎?因為他這個重點,這一節是要把一切想成空、觀空去了,你還在那裡出聲啊什麼,就不容易,有沒有?你重點是觀嘛,所以就一邊默唸,(問:觀成什麼東西都不存在?答:也不是都不存在,就是說什麼東西都回到、變成不在。但是它為什麼不在,是它回歸它那個法性去了;它法性是什麼?就是一切都變成虛空一樣,無雲晴空。問:在一個空空的屋子裡面,是不是?答:屋子也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連身體什麼都沒有了,想成那樣子。當然你還是看得到啊!但是你想成說,都變成就是無雲晴空,就是藍空啊!除了藍空以外什麼都沒有了,想藍色的天空以外,什麼都沒有,而且這個空,不是只有上面空,一切空嘛!也沒有房子、也沒有人、什麼都沒有,只有空這個樣子。) 那你心裡默默唸三遍,就是你慢慢唸,唸的時候,你看後面一句說:觀想全法界回歸本來清淨嘛!就是說,它本來是沒事情的,就是純粹的。它一回到那個純粹的時候,它是什麼?它就是沒有邊際呀!這天藍色的光明充遍一切處,沒有邊際的。(問:法界,我們這個地方也可以叫法界吧?答:法界是什麼東西全部包括的那個叫做法界,連我們這裡也是叫做法界。)那你就這個時候,它叫你默默唸三遍什麼呢?就是「萬法皆緣成」,就是頭一個了解說:哦!什麼東西,你看起來很實在,其實它是一個種種條件下的產物啊!條件變的時候,它就變。比方說,你看這裡一個木頭在這裡,要是有條件一變,一個火來燒,它就是灰了,就是說它現在顯這個樣子,是因為現在沒有火那個東西,所以它能夠這個樣子。緣一變,它就變了;什麼東西都是這樣子。因為是因緣所成,所以呢,「相依而共存」!就是?,不管什麼東西,你看它現在是這樣子,它都是互相依靠的才顯這樣子。要是一個東西變的時候,有時候整個都變;這個怎麼樣很容易了解?像說你晚上的時候,開著燈的時候,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忽然停電或者關了燈,在那一?那就什麼都看不見,有沒有?當然能夠同時存在,是因為種種條件都正好;一個條件一變,剛剛看得到的東西,都不見了,有沒有?「捨對立分別」,就是說,我們平常在這裡分別這個、分別那個的時候,是一種對立的心態,說:哦!我看到這樣,所以這個跟這個有不同。這種分別心,你要是把它停止這個作用,你不去分的時候呢?哦!你不去分的時候,其實是什麼?「顯一體本淨」,其實整個一切,包括你這個能看的人,是一個整體沒有辦法分的,是這樣的意思。所以你慢慢這樣子了解這個意思,但你觀主要是觀什麼?觀說,哦!一切現在都回到本來的那個,就是沒有邊際的天藍色的空中就是了。空,但是他有光明。那麼這第二節就修完了。


三、 整體

觀想於此藍色光明中出現全法界之四聖六凡。

行者之父母分居其右、左兩側。前為歷世之冤親,後為六道眾生。六道中最需救助之地獄眾生緊隨行者之後,然後依序為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之一切眾生。所有眾生皆與行者同一面向。

行者前方之空中則為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護法等聖眾。橘色二臂文殊菩薩居於正中,面如童子,右手持慧劍,左手捻五色蓮莖,蓮上有〈大悲波羅蜜多心要〉,跏趺安坐於五色蓮中之日墊、月墊上,此蓮安於八獅子座上。彼為所有其他佛、菩薩及聖眾所層層環繞。所有聖眾皆慈憫顧視六道眾生。

然後再來第三節叫「整體」。那麼呢,這個剛剛那節是因為我們本來對所有東西有一個執著,執著說,這個有實在的東西在這裡一樣。那麼第一次的觀空就是讓你,原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一個習慣執著說:這些都是實在的,先要把這個執著放鬆掉,所以頭一次觀空就是:哦!都沒了,什麼都沒了,你不去抓這個東西、那個東西了。可是你如果老是說只是沒了,那下面也沒戲唱了,有沒有?就只是光明也不行啊!沒有作用,沒有事情啊!它接著就說,哦!因為一切其實是從本來的光明這裡面顯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又要一切都出現了。接著這一步就是「整體」,就是要顯。但是這一回顯,不是顯我們剛剛,眼前看得到的說,哦!我這裡眼前一個佛堂啊!有些供品,有一個人在這裡;不是要顯這個了,是要顯成什麼呢?因為我們要修這個軌成為文殊菩薩,你要看到就是所有的聖眾跟所有的這些眾生,你要看到這些。為什麼呢?你看到所有的聖眾的話,聖眾會來加被我們。你看到眾生,又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修這個軌,目的是要為他們修的。不是說等我成文殊我再幫他修法。現在我們要想成:他也已經開始跟我一起在修法了,現在就要幫他做這個事了。所以這裡就說明了,你怎麼想呢?你想成說:你的爸爸在你的右手邊,臉都朝著前面;你媽媽在你左手邊,臉也是跟你一樣朝前面,然後前面就是你的冤親債主,這些就是比方說,你這輩子認識的這些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還有你不知道的,以前不曉得多少輩子那些跟你有關係的人都在前面。他們在你前面,可是他們的臉也是向著佛、菩薩那邊,所以大家的臉都向那邊去了。然後在你後面,有一圈一圈的六道眾生。頭一圈就是最需要幫助的地獄道眾生,環成半圓形繞著你,他們也是臉向前面。又一圈是餓鬼道眾生,(問:是圍著我們本人還是?答:當然是圍著我們。就是以你為中心,現在是你在修法的時候,你是帶領所有眾生修法。)你在中心,右邊爸爸、左邊媽媽,前面是冤親債主,就是你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還有宿生的那些有關聯的眾生。然後後面這一半,頭一圈這樣圍著的是地獄的眾生,他們的後面又一圈就是餓鬼道眾生,然後又一圈就是畜生道的,然後所有的人、所有的阿修羅、所有的天人。就等於說跟你同一平面,在這一個圓圈裡面,所有的六道眾生都在這裡,但是大家都是向著前面看著佛、菩薩。然後前面的空中就是所有的這些聖眾,這些聖眾是什麼呢?佛啊!菩薩啊!聲聞眾啊!緣覺眾啊!護法眾啊!都在。(問:聲聞是什麼?答:聲聞就是從聽佛說法而了解佛法的叫「聲聞」。問:緣覺呢?答:緣覺是他看世間一切事情的變化,他了解都是因緣,從因緣裡了解真理,他自己發現真理,他不是經過佛法教導,他自己也可以發現真理的,叫「緣覺」。)那這裡稱為聖眾的話,是說這些已經證入了。就等於說阿羅漢那些,還有辟支佛那些,這樣子。再來呢,但是我們這個儀軌是文殊菩薩儀軌,所以呢,所有這些在我們前面的空中的這些聖眾,他們都是圍繞著文殊菩薩。我們這邊以修行的本人為中心;這一面是眾生,以行者為中心;那一面是聖眾,以文殊菩薩為中心,在空中繞著文殊菩薩,都看著我們。上面是佛啊、菩薩啊,下面就是阿羅漢啊!(問:繞著佛嗎?答:對、對,不過他們是繞著那個文殊菩薩,繞著文殊菩薩。問:從底下繞還是上面?答:不是。文殊菩薩坐在前面空中,對不對?比他高的地方就是那些佛嘍!跟他同一層的是那些所有菩薩嘍!然後在底下的是那些羅漢啊那些,然後還有護法,就是他們聖眾就是這樣,對不對?)然後文殊菩薩是怎麼樣呢?他是叫「紅黃文殊」,紅黃文殊就是橘子色的。他有兩隻手,然後他的臉是像童子,就是很年輕的樣子,像個男孩。為什麼他的臉是男孩樣?就表示他是很純真的。他右手是拿著一把劍,這個樣子,這樣斜斜一把劍。這隻劍是代表智慧。嚴格講的話,他那把劍不是兩邊都有鋒刃嗎?它表示是把,比方說煩惱、所知兩種障都能切掉,或者表示說不執空、也不執有,有沒有?就是說他的智慧是中道的智慧,不落於偏見,不落於邊見,只執於一邊的那種見,那樣的意思。然後他左手是這樣子拿著一朵花的那個莖,這種是捻花的手印,這樣子拿著一朵花的莖,然後這個上臂的後頭,沿著他的手臂這樣子,會有一朵蓮花起來,在肩頭。蓮花的上面呢,我這裡寫是我那篇〈大悲波羅蜜多心要〉,是那一篇在上頭。你就可以想成是一本書或者一張紙都沒有關係;那上面是放著這個東西,上頭寫著這篇。然後他是雙跏坐在一個五色的蓮花上;五色的話,就代表五智。佛的那個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那些。他坐在蓮花中間,這個蓮花的裡面呢!底下,因為他是智慧的,所以他的底下有一個代表月亮、代表慈悲的白色的一個墊;那上頭呢,一樣大小,有一個那個紅色的,那個代表太陽、代表智慧的墊。一個叫月墊,一個叫日墊;月墊是白色是代表慈悲,日墊紅色是代表智慧。這整個五色的蓮花,是在一個八獅子座上。什麼意思叫八獅子座?它是一個四方的一個座位,每一邊有兩隻雪山白獅子那樣托著它這樣子。所以叫做八獅子座。因為四面,對不對?每邊兩隻獅子,就八隻獅子;八隻獅子托著這個座。跟你看那個陳上師那個唐卡,有沒有?那裡不是有畫嗎?那個地方畫著,正前面不是有兩隻獅子這樣托著,就是那個樣子,就那樣的座。那麼所有的聖眾,就都是這樣很慈悲的看著這些六道眾生這樣子。然後呢,再來,就要開始修法。我們最開始的時候是,你看,先是你發心了,對不對?發心以後,你把一切觀空,因為如果你一直留在世間的觀念的裡面的話,那麼由于你的執著,你就很難說很純粹的投入修法,所以先觀空,把你世間的這一套先全忘掉了。然後觀空以後呢,跟我們原來的發心還是一樣的,就是說我們要證文殊,還有我們要為一切眾生,所以就要把文殊跟一切眾生觀起來,當然連所有的佛、菩薩也都觀出來了。整個法界,這個重點就是說,整個法界又都出來了,但是這回是照我們選擇的這個方式出現嘍!不再是我們感官看到的方式出現。


四、 皈依

合掌虔念三遍,並觀想一切眾生皆仰望空中之文殊菩薩,而合聲齊念:
皈依金剛上師
皈依文殊菩薩
皈依大悲心要
皈依菩提聖眾

觀想一切聖眾皆因眾生能明辨及抉擇解脫之道而感到欣慰,並由文殊菩薩代表一切聖眾攝受眾生之皈依。文殊菩薩從心輪放出橘色光照臨每一眾生,為彼消業、培福、長養菩提。然後此橘色光即進住每一眾生心中,大小如一燭焰,永遠閃耀菩提光芒,照明菩提正道。

然後呢,都出來以後呢,要修法的時候第一步要做什麼?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子。那一般平常的話,我們密宗都是說四個皈依,就是說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照著這個呢,我們現在要怎麼樣?合掌唸三遍,對不對?然後你在唸的時候,你想說:你剛剛觀的這些眾生,就看著空中所有的聖眾,也是一樣合掌在唸這個。他唸的時候,頭一個是照平常就是唸「皈依金剛上師」,這沒有問題。第二個呢,本來是皈依佛嘛!但是因為我們現在是要修文殊的話,文殊就是代表所有的佛,文殊就是代表所有的聖眾,所以第二個就是說「皈依文殊菩薩」。這裡的意思就是說,以他代表一切佛啊!再來呢,皈依佛、皈依法嘛!皈依法,我們這一篇是要強調〈大悲心要〉,所以皈依法的地方就是說「皈依〈大悲心要〉」,講那個法。再來呢,「皈依菩提聖眾」,因為,本來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嘛!僧的意思,廣義的話,就是說,所有能夠在佛法上指導你的,經常在維護佛法的,都是算僧眾,廣義講。所以這裡我們就乾脆提出來說菩提聖眾,就是說,只要他是本著菩提心,在做菩提心的事的,他都是聖眾,我們皈依的是這樣。那麼,你這樣一唸,那麼你就要想說,這樣一唸以後,所有眼前你觀的這些聖眾,他很感到欣慰,因為他當然是不斷想要幫助你,但是不見得每個都懂得說,這個佛法多麼珍貴啊,也不見得每個都願意接受教導,有沒有?還有很多是信另外的教啊,什麼、什麼,有沒有?所以它說,他們都很欣慰,因為我們這些眾生現在在我們這樣修的時候呢,都能夠明辨、認清說,佛法是唯一的路,有沒有?而且選擇的是這個解脫的路。有的說,哦!你可以怎麼樣,你可以上天堂什麼,但是他那個天堂照我們佛法的觀念來講,還是有限,還是在輪迴裡面,而不是最後解脫的路。哦!你們現在修佛法是找到了真正最後解脫的路,所以他們很欣慰了。欣慰說,他們的慈悲、智慧一直在教導你,而這些人懂得要遵照這個正確的來做,慢慢就有希望得解脫。所以呢,因為這個儀軌裡面,什麼都是以文殊菩薩代表嘛!他就代表所有聖眾接受這些眾生的皈依了。那麼要使得這個皈依在我們想起來有一個比較具體的表現,儀軌教你怎麼做呢?就是說從那個文殊菩薩的心輪(心輪不是心臟哦!),他那個身體也是光明的身嘛!從他的那個胸部的那個身體中心,哦!從那個地方呢,他是橘色光的,所以都是橘色的出來,就光發出來了。就表示從他的心輪放光出來,照到每一個眾生上面,所以眾生都在那個橘色光裡面。那麼這個光出來是幹什麼呢?頭一個,眾生都有他的業嘛!要把業消掉。第二個呢,眾生福報都是不夠的,所以又要給他培福嘍!消業、培福。然後呢,消業培福還不夠,要使得他有菩提心,而且菩提心能夠增長。因為只有,(菩提心就是說;希望一切眾生成佛),有菩提心的才會成佛嘛!沒有菩提心不可能成佛。所以消業培福的地方是說,使得他能夠來到說,哦!有那個沒有阻障,有業就有阻障,使他沒有阻障,然後培福,有足夠的福,纔能夠說不用去管其他的事,能夠專心修行嘛!使他消業培福以後,又要使他發菩提心,使他菩提心能夠長大起來。接著呢!這個橘色光,不但只是照到這些眾生,哦!他就進入眾生心裏了。這代表佛的那個菩提心、智慧及慈悲,不止是從外面加被你,又進到你裡面,就把你整個改變了嘛!把你整個轉化了。(問:那就是觀想他這樣子進來了?答:對啊!)但是你要知道,你這個觀想的時候,不但是所有的聖眾是光明身,其實連這些眾生全部也是光明身,因為他是從光明出來的嘛!他是從觀空以後才出來的,不是原來我們這個感官世界出來的,而是從法身的光明裡面出來的,所以連這些,雖然顯眾生的樣子,其實已經都是光明的身了。那麼在這些光明的身裡,但是因為他顯眾生相的時候,代表他還是有業啊!還有愚癡啊!什麼都有啊!現在呢,就是:哦!文殊菩薩的光加被,使得他們有了根本的變化;怎麼樣的根本變化?那個橘色的光進來,就在他們的心裡面就留住了,永遠一個菩提種子就在那裡了。而且這個呢,它就叫你想成說:每個人的心裡就好像有一個燭火,橘色光的燭火在,這是文殊菩薩加被才有的。然後這個燭火為什麼一直要留在你心裡呢?它就是永遠一個菩提的光留在你心裡啊!你心裡永遠有這個菩提的光芒照耀,指導你這一輩子嘛!這樣的意思。而且這樣的照耀,你纔知道什麼是菩提路,什麼不是菩提路啊!


五、 禮拜

以下每一稱一拜,共十五拜。隨作一拜,即觀該稱後註明之色光,充遍法界。

敬禮圓遍法界地大 (黃)
敬禮圓遍法界水大 (白)
敬禮圓遍法界火大 (紅)
敬禮圓遍法界風大 (綠)
敬禮圓遍法界空大 (藍)

敬禮平等性智 (黃)
敬禮大圓鏡智 (白)
敬禮妙觀察智 (紅)
敬禮成所作智 (綠)
敬禮法界體性智 (藍)

敬禮智悲圓融佛報身 (黃)
敬禮智悲圓融佛體性身 (白)
敬禮智悲圓融佛大樂智慧身 (紅)
敬禮智悲圓融佛化身 (綠)
敬禮智悲圓融佛法身 (藍)

然後呢,接著皈依完了那麼就禮拜。禮拜的時候,一方面是表示尊敬,表示自己不驕傲。然後呢,禮拜以下是什麼?它是十五拜。每一次呢!照著這個唸嘛!「敬禮圓遍法界地大」,這樣唸的時候,它括弧裡面有個黃色,你就照那個黃色,一邊唸「敬禮圓遍法界地大」的時候你就要拜下去,隨便你是作大禮拜、小禮拜,看你能作什麼。(問:我作鞠恭?答:你鞠恭就可以。)你這樣做,一邊唸,一邊拜,然後呢,同時拜的時候,就想說:哦!那個顏色,第一個是黃嘛!黃色的光呢,充遍全法界。那他這個十五拜是照什麼排呢?就是說,哦!五大—地、水、火、風、空嘛!再來呢,五智—就是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然後呢,再來,前面只是五智跟五大,那五智跟五大圓融的時候就是什麼呢?就是佛的五身。所以再來敬禮的就是智悲圓融的佛的報身、佛的體性身、佛的什麼身這樣。(問:合起來的時候?答:對!就是五智跟五大如果圓融的時候,就是成證了佛的五身),所以這裡你要拜的是這個意思。就是一切法界東西的根本是這五大嘛,是五大所構成;那這一些是物質層次的這個五大。然後再來呢,智慧方面的五大,就是五智了。再來呢!這兩個要圓融的話,就是佛的五身了。而且呢,這十五個的排法就是說使得他那個五色光,就是同一個次序輪流三次嘛!就是黃、白、紅、綠、藍,黃、白、紅、綠、藍,黃、白、紅、綠、藍,這樣。然後,我看今天就講這樣子,就講到第五個。然後你們現在呢,就照著這個自己作一下,作到第五節。然後你看有什麼問題的時候,你一邊在試的時候,你就可以問我了。(問:什麼是四聖六凡?答:六凡就是六道眾生。四聖就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叫「四聖六凡」。)

我們昨天講到第五節—禮拜。那麼每一個唸一次,你就要拜一下,並且同時一邊拜,你一邊要看說這後面有寫那個顏色;寫那一色,就想那個色的光,充遍一切處。(問:是充遍法界還是一切處?答:法界就是一切處,什麼地方都是這樣的光,那也是充遍法界。)然後呢,我現在把這十五拜的那個敬詞唸一下。

敬禮圓遍法界地大 (黃色)
敬禮圓遍法界水大 (白色)
敬禮圓遍法界火大 (紅色)
敬禮圓遍法界風大 (綠色)
敬禮圓遍法界空大 (藍色)

敬禮平等性智 (黃色)
敬禮大圓鏡智 (白色)
敬禮妙觀察智 (紅色)
敬禮成所作智 (綠色)
敬禮法界體性智 (藍色)

敬禮智悲圓融佛報身 (黃色)
敬禮智悲圓融佛體性身 (白色)
敬禮智悲圓融佛大樂智慧身 (紅色)
敬禮智悲圓融佛化身 (綠色)
敬禮智悲圓融佛法身 (藍色)

這裡面他那個配什麼色其實是有道理的。他那個地當然是黃嘛,有沒有?就是五色裡面你來配的話。水就配白色嘍!火就配紅色,風、動嘛,就配綠色,然後空當然是配藍色,藍空嘛!再來呢,平等性智,因為平常他們配五方的時候是配在南方,所以他是配黃色。大圓鏡智配東方,就白色。妙觀察智配西方,所以是紅色。(問:你這個儀軌裏並沒有提到配五方?答:這裡沒有寫哪方,沒有,我只是告訴你平常是這樣子。不要緊,你不知道沒有關係,這個我只是順便提到而已。密宗裡面,通常五方配五色,那這五智通常他依這樣配五方。)成所作智配北方,是綠色。法界體性智配中央,是藍色。再來呢,就是說,這個佛的五身的時候,報身呢,是他的受用增長,所以配黃色。體性身,所謂「體性身」只是表示說法、報、化三身平等,就是圓融一體而已,只是這個觀念而已。所以這個用白色的,就是東方是白色的。那大樂智慧身呢,他是密宗修雙運的,所以他配紅色。然後化身,化身因為是要作救渡的事業,所以就是成所作智,就是綠色的。他有道理的,就是為什麼那個配什麼色。然後法身當然是藍嘛!有沒有?無雲晴空啊!就是法界,所以是藍色這樣。這一些你也不需要記啦,你反正到時候只是唸一個拜一個,它寫什麼色,你就觀什麼光就可以了。(問:我就是站起來…答:對。合掌?恭嘍!你若不能拜…問:我手上拿到儀軌,因為我現在還不行背誦。答:哦!對,對,對!那你就這樣拜就可以了。然後就唸這樣就可以,然後要想那個光,想那顏色的光。問:我想的只是在我眼框裡面?答:不,不,不,你要想成它這光是到處就是那光,不是說只有我看到的,而是到處它真的就是變那個光去了。)然後這一節,第五節,講完了,現在講第六節供奉。


六、 供奉

觀想一切有情皆欣喜參預廣大長遠之供奉,並與行者合聲齊念:
遍法界珍寶,傾明行證德,離惜遺供獻;
乞慈憫攝受,演妙法善巧,無疏漏救渡。

觀想一切聖眾皆因此等供奉純粹基於菩提心而欣喜接納、受用。一切聖眾皆得圓滿之受用。一切聖眾放五色光(黃、白、紅、綠、藍)充遍法界,加持一切眾生。然後,一切聖眾皆化光進入文殊菩薩心中。

供奉的時候,就是這個時候,你要唸一個讚頌,短短的這個,我寫的這個兩行的讚頌。然後你一邊讚的時候,隨著這個讚頌裡的意思,你就想說:哦!很多東西都供給他們了,然後他們因為這些供奉的發心正確—你所以供他們這些,你不是求什麼嘛!你是求說早點成文殊菩薩渡眾生嘛!所以這是純粹菩提心啊!所以他們也願意受你的供養,因為他們不然受你供養幹什麼?沒有意思嘛,對不對?這裡面都有一個,都是基于菩提心才供,才受。那麼呢,他們不但想說他們高興接受,而且想說,他們喜歡什麼,他們要什麼,都圓滿有了,所以他們很高興,就是說很滿意了;他們非常滿意,而且他們需要的都有,量都很夠啊什麼這樣。然後呢,其實這裡面還一個意思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在供佛的時候,還要去想成這樣、這樣、這樣?其實他是在訓練讓你這個人老是注意這樣想,慢慢你就學會說,我們服務眾生的時候,你要看說,哦!他有沒有快樂啊?他有沒有滿意啊?他有沒有夠啊?有沒有?重點在這裡,有沒有?所有的修行,做來做去,佛不需要你對他怎麼樣的啦!其實目的最後是要使你在服務眾生的時候,你怎麼樣子很體貼,做得很好。所以,那下面等一下再講。現在就講說,一方面呢,你看,它說:「觀想一切有情皆欣喜參預廣大、長遠之供奉」。頭一點是一切眾生,一切裡面來講,就是爸爸、媽媽啦,冤親債主、六道眾生。你在供,你在皈依,你在做什麼都想說他們都參加的,所以現在我們要供東西了,他們也都來參加了。而且他們的參加呢,你看,說「欣喜」。有的人不樂之捐,有沒有?那也沒意思嘛!我們這兒的想法是說,他們都懂得是菩提心,他們也都很高興參加,而且他們這參加是廣大、長遠之供奉。這個東西不是說,哦!我現在高興做一下就完了,而是這個我們是時時刻刻想著要盡量供佛、菩薩的,所以是廣大、長遠的。而且呢,一方面要做廣大、長遠的供養,然後呢,大家一起唸這一些,唸這兩行說:「遍法界珍寶」,就是說,所有的這些供奉,不是只有說,我有多少東西,我拿出來,現在是,這個想法是說,所有好東西都是要給佛、菩薩的。為什麼?這些東西他們眾生拿著也沒有用啊!除非他們得徹底解脫,也成佛,不然他們每一位的東西都留在他那裡也沒有用的。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尊重他們的所有權,而是說,現在我們整個的想法就是說,他們也有發菩提心,他們也懂這個事情了。他們也懂得這個以後,哦!所有的眾生都一樣的發心說,哦!沒有比供佛更好的。因為你供佛,佛、菩薩接受以後,他是要慢慢、慢慢教導你一步一步成佛嘛!那這個是對所有的眾生來講是最重要、最好的一件事。所以呢,頭一個說「遍法界珍寶」,而且在這樣講的時候,不是只有說我們的珠寶叫做珍寶,就是任何寶貴的東西、珍重的東西,這裡的意思是這樣子,所以包括什麼?好吃的啊、什麼,有沒有?好看的啊、什麼,所有的好的,就都要供佛了。然後第二句說「傾明行證德」,頭一個是遍法界的珍寶,第二個「傾」,就是說,盡量的要供出來啊!傾是說把所有的都倒出來給他一樣,有沒有,完全的倒出來什麼呢?「明行證德」啊!就是說,所謂「明行」就是說,合於佛法的。你說造業這一些是無明嘛!學佛,往佛法這邊走,這是明行。就是有智慧,懂得正確的路的這一些,做這一些的做到後來就有證德。有證德就是說,阿羅漢,阿羅漢是怎麼樣的,菩薩,菩薩是怎麼樣的,有沒有?菩薩有菩薩的地,有沒有?他每一地,他證到什麼。連佛的,整個這個修菩提道的,能夠證到的這些德性,這樣一講的時候,就連佛的德性也在裡面,圓滿嘍!所有的,所以你看不只是世間的珍貴的東西,而且連學佛這上面,所能得到所有珍貴的東西呢,要怎麼樣的供獻呢?是「離惜遺供獻」,就是也沒有覺得可惜啊!你給的時候,有時候給了還覺得可惜嘛,有沒有?有時候是說,給,還留一點嘛,這叫做「遺」啊。「離惜遺」就是說,也沒有覺得可惜了,也沒有留一點,完全的、很全心全意的供出去了。所以這樣的短短一句話是,所有的東西都毫無保留的、全心全意的都去了。然後再來呢,這是我們修行人的態度,至于這些眾生的態度是什麼?祈啊!其實我們需要拜託哦,因為你供的佛、菩薩不一定要。你覺得好的,因為你程度有限,你想的還不一定是真正的好東西,有沒有?所以拜託,祈禱、祈求嘍!拜託啊!「慈憫攝受」,你們佛、菩薩要本著你那個慈悲心,來願意接受我們的供奉;我們這些太髒、太壞、太小、太什麼,有沒有?不要因為我是佳佳,是個狗,你就不理我。有沒有?全部要收納我們!而且你現在祈禱這裡面有很壞的眾生嘛!地獄道、餓鬼道…,有沒有?這個求不是只有求我們自己啊!求這一些,都不管多壞、多那個都要攝受。「演妙法善巧」,怎麼樣來攝受我們呢?佛、菩薩只說,哦!好吧!讓你來,可是我們還是冥頑不靈,還是得不到他的好處啊!求他不但要說接受我們、要照顧我們,而且是要怎麼樣呢?「演妙法善巧」。演,就是開示的意思嘛。開示這奇妙的法、佛法,而且用總總的善巧,因為每個程度不一樣啊!這個狗要吃的話,哦!這個肉太大塊,牠吃不下去,得弄成狗食那個丸子啊,什麼,有沒有?就是說要看著每一個的程度去做正好的這樣來幫他。所以演妙法善巧。而且呢!求他怎麼樣救渡呢?無疏漏啊!就沒有那一個忽略了。疏是疏忽嘛,沒有那一個疏忽了,沒有那一個漏掉了,全部都要照顧到。所以這個一方面是供,一方面要求,但是一方面也是拜託說:哦,不要落了哪一個,有沒有?每一個都要用最好的方法把他慢慢、慢慢教到成佛去。所以,雖然只是短短兩行裡面,講了這麼多事情。所以你唸這個要想到意義是這麼深,不是只有這麼短,一點點東西。然後呢,接著呢,你唸完了,你要想什麼?它說:一切聖眾啊,就是這邊佛、菩薩、聲聞、緣覺這一些,他們因為你這個供是純粹基於菩提心嘛,所以他們很高興的接受了、受用了;可以吃的就吃,可以看的就看啊,可以穿的就穿啊,就都接受了。而且這樣子,他們都得圓滿受用,就是說,哦!他們吃到飽了,喝到足了,有沒有?都很滿意了。然後他們滿意以後怎麼樣呢?他們吃、用完了怎麼樣呢?一切聖眾放五色光,就是黃、白、紅、綠、藍,所以就是雜的色嘍。有的放黃光,有的放白光,有的放什麼;或者說,每一尊都放五種光也可以。也可以想成是,那個光其實他們放是這樣子,一波一波,這樣出來的。(問:像海浪一樣?答:對!對!對!)這樣子向整個法界放出來。然後這些光充遍法界,而且這些光它這樣慢慢、慢慢出來,它碰到這些眾生了,對不對?一碰到這些眾生,都得到那個消業、培福啊,什麼的那個加持這樣子,開智慧啊,這樣子。所以他們的光出來,充滿法界,同時也就是,所有眾生都得到加持嘍!然後呢,這個時候,下一步是怎麼樣呢?這個時候,我們原來不是觀這邊是所有眾生,那邊是所有聖眾嗎?這個時候要集中到文殊菩薩了,就是所有這些聖眾,他放光以後,他本來就是光身而已,他光放了以後,他們也都化光了;本來有形,對不對,我們觀很多佛、菩薩,都化光就都跑到文殊菩薩的心輪裡去了。所以這一?那,文殊菩薩就是所有佛、菩薩的代表嘍!有沒有?都集中到他了。那這裡還一點就是什麼?就是我們人的話,這種有形的,一個是一個,你也沒辦法變很多,也沒辦法匯在一起。他們都是精神的東西,是光。所以他也可以,哦!顯得無限、無限的多,也可以其中任何一處只顯一個。他可以這樣。那麼第六節講完了。


七、 讚頌

觀想六道眾生合聲齊念;行者傾忱念誦,並可加用鈴、鼓、引磬、木魚等:

文殊菩薩智劍揮,十方有情煩惱盡!
文殊菩薩獅子吼,三世得聞咸開悟!
文殊菩薩恆憶念,雖在五濁不染塵!
文殊菩薩是依怙,觀萬法空出輪迴!

妙智深徹不著相,即相起用廣利眾;
萬法任運施教化,無所不容契空慧。

觀想文殊菩薩於聆讚後,因行者及眾生之正信而大為歡喜。文殊菩薩由心輪放出鮮明橘色光,充遍法界,加持一切眾生。文殊菩薩隨即以甘露灑淨眾生之身、語、意業,並賜飲甘露以增長眾生的慧命及壽命。

第七節是讚頌。讚頌,剛剛雖然有唸一個,有唸這兩行,剛剛唸的意思是在說:哦!我們用觀想的,想說我們有無限的供養。其實你看,我們最開始的時候,有陳供如常嘛!並不是說都只用觀想,也還是要有這一些香、燈、水果,有沒有?這些我們還是有供啊!但是剛剛那部分是說,唸這個想成說是這種完整的、圓滿的供養。這個供完了,現在不但是供佛、菩薩,還要稱讚他們,稱讚他們救渡的功德。所以現在因為佛、菩薩已經集中為文殊了,你只要讚文殊,就是讚一切佛、菩薩了,所以就只有讚文殊嘍!那麼你就想說,現在六道眾生不是還在嗎?只有佛、菩薩都集中在一處了嘛!這六道眾生就一起來唸。你以後會背的時候,就合掌唸就是。那在唸讚頌的時候,你也可以用鈴啊、鈴杵啊也可以。你若會用鼓也可以用鼓。(問:我都不會。答:那只要拿著那個杵跟鈴這樣搖也可以啊!搖鈴也可以。)然後你就唸什麼,你的讚頌你說(問:有一種東西是什麼?引磬。那是什麼東西?答:它是一個上頭這樣金屬做的,銅吧?一個圓的,然後一根這樣拿著,另外一根也是金屬,然後這個敲會有這樣“叮、叮、叮”那樣的聲音,佛具店就有,那個叫「引磬」。問:哦!就是弄得好像一個碗裡面,敲它一下那個。答:但是它這個不是碗的,他這個是有一根撐著,在上頭一個像碗這樣子,然後他們真正會弄是一個手就弄了,一根棒子這樣一打、一打,就打到那個上頭,就會有聲音。問:我還是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答:到佛具店就看得到,你說「引磬」他們就知道。)然後這時候你唸什麼讚頌呢?你說:「文殊菩薩智劍揮」,因為他拿劍,他那個是智慧的劍,對不對?文殊菩薩智劍揮,他拿劍幹什麼呢?他一個菩薩拿劍幹什麼呢?他是要使「十方有情煩惱盡」!就是到處的煩惱都砍盡;煩惱絲嘛,都沒有了。然後說「文殊菩薩獅子吼」;獅子吼,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獅子因為牠是獸王嘛,牠一吼的時候,百獸都震懾,對不對?所以我們以獅子吼代表說,佛講法的時候,他那個是正法,所以邪魔就都被嚇住了,就不能伸張了。另一個意思是什麼?文殊菩薩他騎的是獅子,只有我們那個陳上師唐卡的座騎,那是因為他看過海龍王送他龍騎,所以才畫成龍嘛!不然文殊一般的是騎獅子的,所以這裡也在提醒你,你看,這是他的劍啊!這是他的獅子啊!有沒有?不過重點當然是說他是正法,表示說他弘法,他講的是正法,那就是像獅子吼一樣。那麼呢,他這樣一開口講法呢,「三世得聞咸開悟」!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嘛!過去、現在、未來能夠聽到的人,就都開悟了,就能夠了解佛法。那麼你看這個文章的作法,前面十方,後面三世,他只是表示說:空間上無限,時間上無限。不管那一方、那一時,都是文殊菩薩的智劍一揮,這個法一講,就都得救了,就是那個意思。而且呢,這個也有層次的:先只是煩惱盡,因為你眾生煩惱不盡,你怎麼往上增長?有沒有?再來就是,不但煩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你還是可以說,哦!原來那個樣子,還是不懂佛要教的這些微妙的東西啊!然後經過文殊菩薩講了,哦!你現在懂得這個佛理了,有沒有?這樣子。再來呢,「文殊菩薩恆憶念」,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老是念、記得文殊菩薩不忘的話,「雖在五濁不染塵」!我們雖然在這個五濁惡世,佛、菩薩說,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很不好的,有種種的問題的,可是呢,我們不染塵,因為我們心裡一直都念著文殊菩薩的話,我們照著他講的做的話呢,我們的心,我們的身、語、意都不會去做那個世間壞的事情。所以你雖然在這個不好的地方,你不染塵。然後再來說「文殊菩薩是依怙」,就是說文殊菩薩是我們可以依靠來得到保祐的。那麼在這樣的依靠下呢,文殊因為是代表智慧啊,你依靠文殊菩薩就是依靠他的智慧。他那個智慧的話呢,就是觀萬法空,就是對萬法本性有了解說它是緣起的,它不是一個實在的。在這樣的了解下呢,哦!你就不會因為執著於實在而造業嘍!那這樣你才有可能出輪迴。然後最後又加兩句是什麼?這是因為我要說智慧的道理。其實光是讚到這裡也可以了,因為這邊是讚文殊嘛!但是我接著要講的是說那個智慧的道理,所以我這邊這樣講說:「妙智深徹不著相」,他那個智慧很深、很徹底的時候,他怎麼樣呢?他頭一點,他不著相。(問:不執相、不執著?答:就不執著。不執著而且不被相所縳啊!相所縳,就有那個,哦!我看這個樣子說,這個是對我好;哦!看這個樣子說,這個是對我不好。你不著相的話,對我好也沒有關係,對我不好也沒有關係,你不被這個東西操縱你。)而且不止這樣子嘍!這樣子是說,好像是?,你怎麼樣,我不為所動而已啊!而且呢,「即相起用廣利眾」,他不是死在一個說,我不動。他是說,不但這樣,我懂得利用這些有形有相,來幫助別人。哦!傲慢的人呢,我更謙卑,讓他自己去體會傲慢、傲慢不好;有沒有?你要知道怎麼樣用;不然的話,我也可以就不反應就好了。我不但是能夠不受他影響,我對傲慢的人我更謙卑,為什麼?因為我要靠這個慢慢來感動他,有沒有?這樣才是渡眾生,有沒有?對!所以就是說,很活的啦!就是說,不但是不動,不為所動,而且能夠利用這個來救渡眾生。所以,第二句說「即相起用廣利眾」。而且再來呢,他智慧那麼圓滿的時候,「萬法任運施教化」,就是說什麼東西他都能夠隨著哦!現在身邊是什麼,他就用那個東西來教導。比方說我要講話、講道理給你聽,我就拿佳佳作例子說給你聽,你就聽來很容易懂嘛!覺得很親切、很容易懂,有沒有?然後呢,「無所不容契空慧」。我最後加一句說,你要是能夠什麼都包容的時候,你就跟這個說一切是空的那個智慧是一樣的。你說,哦!我這個不在乎,因為我把你看空了,那個在實際上做起來就是要你能夠包容啊。不在乎,你能包容啊。你要是在乎,你怎麼包容?你包容不是在這裡生氣嗎?有沒有?所以就加了一個這個。(問:剛剛您用佳佳比,有什麼?我漏掉了,因為我喝水。答:有啊!像是我說要給狗吃東西啊,要給狗吃東西不是要弄成適合牠吃的嗎?對不對?那就是等於用佳佳在做比喻嘛!因為你聽了就會說有道理,有沒有?)那麼,你唸完了這個以後,你要觀想說:哦!文殊菩薩他一聽你這樣,那麼他因為大家都這樣唸,他說:哦!這個修的人,還有這一些眾生,你們都有正確的了解。他這做佛、菩薩的,不是?,哦!你只要信我就好了;那你要是因為要求財才信我,那他也不高興啊!因為你這樣還是會在輪迴裡面,對不對?他目的是要救你出輪迴;他不能說,你只要信我就好,不管你是為財信我,為什麼信我,這樣子都不對的。佛、菩薩要你信他,只是說,你信我,我才能講教導的話,讓你跟著做,然後你才能出輪迴嘛!所以他高興的是說,由于你有正信而歡喜啊!哦!你們真的是信我信對了。你信我是有了解我的智慧的道理,而且是,這個智慧的目的是大家都要出輪迴。哦!這樣很高興,知道嗎?佛、菩薩的高興不是那種說,你只要信我就好,你只要跟我就好。如果那樣,是要幹什麼?幹什麼?有沒有?是在於正信啊!文殊菩薩很高興的時候,發生一個什麼事情?就是從他的心輪裡面很鮮明的橘色的光就放出來,他要來加持了。因為他也是沒有分別誰嘛,所以他這一放都是整個法界充滿的,加持一切嘛!然後接著呢,文殊菩薩呢還降甘露。你不用想說他一定要去拿個甘露瓶啊、什麼,他可以變的,就是不但有光,而且甘露也下來了。(問:他是從那裡降的?反問:下雨從那裡下?問者答:天上啊!回答:對啊,就是這樣啊!)你就想他在你前面空中,哦!接著就從空中,很微細的,不會使你濕掉的那個甘露的雨,就降到一切眾生的身上了。而且這些甘露一下來,我們的身語意業就都清淨了。而且呢,哦!我們就發現說,哦!這甘露還都流到我們嘴裡來了,我們都吃了會增長我們的壽命,也增長我們的慧命的甘露。增長慧命是什麼意思?壽命只是說,我們這一輩子現在這個有形的身體活多久,那是一個壽命,但是慧命就不得了了。慧命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你即使離開了這個身體,那一個呢,你也可以走錯路啊!(問:智慧的路?答:你聽我講一下。)就是說你死了以後,你那個識啊、八識,也可以走錯路,對不對?它慧命增長的意思就是說,繼續不斷的在佛道上走,不止是在這個身體裡,出了這個身體換到另一道去啊、什麼,哦!還是不斷的在佛法上走,這叫做慧命。(問:你不是說慧命是智慧的根嗎?答:對啊!但是這個智慧的生命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你從不同的身體這樣來來去去這個八識啊,這個能夠走佛法的路就是慧命。你偏離了佛法,你就沒有慧命,有沒有?就慧命死掉了。)


八、 誦論

背誦〈大悲波羅蜜多心要〉三遍。

大悲波羅蜜多心要 林鈺堂

文殊師利菩薩。任運大悲波羅蜜多處。領會五蘊同體。忍一切苦厄。善財童子。色不異體。體不異色。色即是體。體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善財童子。是諸法同體。離有離無。離好離惡。離多離寡。是故同體容色。容受想行識。容眼耳鼻舌身意。容色聲香味觸法。容眼界。乃至容意識界。容無明。亦容無明盡。乃至容老死。亦容老死盡。容苦集滅道。無慈亦無失。以無所失故。菩提薩埵。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嫌怨。遠離顛倒分別。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大悲波羅蜜多。是大心咒。是大慈咒。是無分咒。是無不容咒。能忍一切苦。究竟極樂。故說大悲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容忍容忍。無不容忍。無不樂容忍。菩提娑婆訶。

然後再來呢!下面這節是說,要把我寫這個〈大悲波羅蜜多心要〉呢,要背誦三次。所以要修這個法還要會背這篇。而且為什麼選這一篇呢?一來是,這個跟〈心經〉根本就相輔相成、平行。而且那篇是觀音講的,這一篇是文殊講的。這樣子的話,你供的、拜的也是文殊,唸的也是他講的這個論,有沒有?而且因為這一個裡面講的道理最主要的就是說,你要是能夠做到說「無不容忍,無不樂容忍」,那麼這樣的時候,你其實就跟證入空性是一樣的,對不對?你一樣是解脫的。剛剛講到就是要背誦〈大悲波羅蜜多心要〉三遍。那我就順便把〈大悲波羅蜜多心要〉背一次(以下斷句依師背誦停頓處):

文殊師利菩薩任運大悲波羅蜜多處領會五蘊同體忍一切苦厄。善財童子色不異體體不異色色即是體體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善財童子是諸法同體。離有離無離好離惡離多離寡是故同體容色容受想行識容眼耳鼻舌身意容色聲香味觸法。容眼界乃至容意識界容無明亦容無明盡乃至容老死亦容老死盡。容苦集滅道無慈亦無失以無所失故菩提薩埵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嫌怨遠離顛倒分別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大悲波羅蜜多。是大心咒是大慈咒是無分咒是無不容咒能忍一切苦究竟極樂。故說大悲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容忍容忍無不容忍無不樂容忍菩提娑婆訶。

好!然後再來呢!就是下面一節嘍!第九節,成就。


九、成就

觀想全法界一切眾生經文殊菩薩甘露加持而回歸本淨,全都化光融成無限的天藍色光明。文殊菩薩渡生圓滿,亦化光融入本淨之光明中。全法界成為無限無分的一體。

於此藍色光明中,忽然炳現羯摩杵,杵上現八獅子座,再漸次於座上現五色蓮、月墊、日墊。日墊正中豎立橘色之種子字 「底」。底字轉化成文殊菩薩橘色之虹光身,具足報身莊嚴,面如童子,右手持慧劍,左手捻五色蓮莖,蓮上有〈大悲波羅蜜多心要〉,跏趺安坐。菩薩之心輪有蓮,上為月墊,再上為日墊。於此日墊之正中,底字豎立;於日墊之周沿則為文殊菩薩心咒之咒字排成一圈。咒字皆橘色。此六字依次逆時鐘方向排列,平均分佈於圓周。

文殊菩薩心咒

阿拉巴札那底
文殊菩薩心咒

這一節為什麼叫「成就」呢?就是說,你要想成說你自己本來是一個行者跟眾生嘛!但是這個是〈文殊證契儀軌〉,就是你要修這個法,修成你變成文殊去了。來到這一節的時候呢,剛剛我們是先所有的一切諸佛都合成文殊嘍!然後我們又供奉嘍!又讚頌嘍!再來呢,你要變成文殊嘍!因為這個儀軌的目的是要使你成為文殊菩薩嘛!所以怎麼辦呢?你看!它說,頭一個呢,剛剛不是全法界一切眾生,文殊菩薩有給他們甘露加持了嗎?那麼,這一加持的結果,他們身語意都清淨,清淨到什麼地步?完全清淨。完全清淨就回到本來清淨嘍!回到本來清淨是什麼呢?哦!就全部都變成光明去了。那這個時候,當然這個行者也是眾生之一嘛,就連我們修法的人自己啊,就所有的這些眾生連我自己,哦!一經過這個文殊菩薩甘露加持就,哦,全部都也不見了,都化成那個無雲晴空的光明嘍!所以這個時候剩下什麼了?剩下文殊菩薩在了,到這一地步的時候,(問:無雲晴空光明的時候有沒有顏色?答:就是藍色。只有藍色,就是藍天那樣的顏色而已。問:都混在一起了?答:對!全部一切都是。)現在什麼都不見了,都是只有藍天。然後呢!只剩下文殊菩薩了。(問:像外面天空,我會看外面的天空啊!答:對啊!就是看那個樣子,你就想…問:可是那種藍不很藍啊?答:也不用很藍啊!就是那個藍就是,有一個藍色就對了。)然後呢,再來呢,哦!不是剩下文殊菩薩了嗎?文殊菩薩呢,它所以顯文殊菩薩出來,是幹什麼?是要救渡眾生啊!現在眾生已經被救完了,他也可以休息一下嘍!他也回去睡覺,他也回到這光去了。文殊菩薩也回光去了,所以這一下子呢,就什麼都沒有了,就只剩光明嘍!全部都回到法界的那個光裡面了。所以法界這個時候,也沒有界限啊,也沒有分別啊,真正融為一體嘍!就只有光了,藍光,只有藍光。可是這個藍光它不是死的,它不是不能作用的。它還可以有什麼作用呢?它可以文殊菩薩睡飽了又出來了。可是這回出來是出來這一個了,這一個變文殊菩薩了。那怎麼出來呢?先不是都成藍色光明了嗎?哦!先跑出一個杵來了。密宗所有的東西它都是從光裡面,從光裡面杵出來了,從杵開始了。但是這一回它是要做一個基礎的,所以它選什麼樣的杵?羯摩杵。羯摩杵就是十字杵啊,有沒有?那兩個杵交在一起那個,那叫「羯摩杵」。「羯摩」是古德對梵文「卡瑪」的音譯,就是「事業杵」的意思。羯摩杵就是事業杵。(問:可是「卡瑪」是業障耶?答:「卡瑪」也可以解釋成業障,也可以只是業。那麼,這個佛、菩薩的「卡瑪」的時候就是事業,就是他們的救渡事業。)所以他那個本來是只有光明,光明裡面出一個羯摩杵。這個羯摩杵你可以想是很大的,因為他是文殊菩薩座底下的一個基礎嘛!所以一個很大的羯摩杵,他是?躺著。?躺著,因為等一下上面要開始有東西要出來了。然後在這個羯摩杵的上面就一個座出來了,就是那個陳上師那個唐卡,有沒有?底下那個八獅子座,有沒有?一個寶座就出來了,就八個雪獅這樣托著的。羯摩杵上面就是這八獅子座。座的上面就五色蓮花出來,就一個蓮花在那裡,那個蓮花也是很大嘛,因為它要給他坐的嘛!那麼大的!(問:那五色蓮花有沒有排好顏色呢?答:沒有,雜的。雜的色就可以了,因為他那個智慧就是很能夠、很複雜、很…他都能夠變來變去的,所以不是一個死板的東西。)然後在這個五色的蓮的中心,先是一個月墊,一個坐墊。但月墊就是白色嘛!白色的一個圓盤子在那裡。月墊的上面跟它一樣大的呢!就是紅色的。紅色的是日墊。然後在日墊的中心,這個圓盤的中心呢,豎著一個是什麼?就是 底字「底」,就是他的種子字嘍!這個字怎麼站你知道嗎?(問:他是直的,還是說?的?答:站著。墊子是平躺的嘛,上面這樣站著,這個字是這樣站著的。)那我弄一個給你看就可以了,不然你要拿一張紙才有辦法。因為寫在紙上才會顯出來說,比方說「底」字寫在這裡,底字 這樣是「底」字嘛。「底」右邊這兩個圈是裝飾的,有沒有其實是沒關係。這個「底」字它是這樣站著。這個圓盤在這裡,它是這樣站的,有沒有?因為這裡不是等下要顯出文殊菩薩來嘛?(問:這是一個整個圓盤,它不是在正中間?答:正中,它在圓盤的正中間,它這樣站著。圓盤正中間,它這個字是像我這樣寫啊!可是它是朝著我們的右手邊這樣子站著,這是陳上師教的方法。問:是朝右邊站著?答:對,朝我們這個修行的人來講,你的右手邊,它是在這個正中心,它這樣站著,「底」這樣站著。)然後這個「底」呢,接著就轉化而顯出文殊菩薩的橘色的虹光身了。文殊菩薩的身體是光明的身。那這個時候,這一個文殊菩薩這一個光明的身,就是跟我們這個身就一樣大小。(問:像我們自己的身的大小?答:對、對、對,因為就是要想成你變文殊嘛!)但是你要知道在這個整個想的過程中,你已經都是化光嘍!但是他顯出來這時候,我們是想成說,這個文殊是這個大小。(問:透明的是不是有點像琉璃那樣?答:不是。琉璃還是有形啊,還是碰得到。他是像虹光,彩虹啊!他是,你碰吧,就過去嘍!他根本無實的嘛!問:但是你看他是…答:看是很清楚啊!虹光不是很明顯嗎?但是他是,你來吧,根本無阻嘛!問:但是還是文殊的樣子?答:當然啦!就是那樣子啊!就等於一個用光線這樣照照照,照出一個身體來那樣,他是一個光明的身啊!)那麼,他這虹光身呢,具足報身莊嚴,就是說有那些五佛冠等等,都是那些莊飾嘛,那個意思啦;他身上都有那些莊飾。然後他的臉是像一個孩子一樣,就是很純真的樣子。然後你可以觀想是上師的臉,臉是跟上師的臉一樣的。然後右手是拿著劍,對不對?慧劍,智慧的劍。左手拈著那個五色的蓮的莖啊。這個五色蓮不是坐的那個五色蓮,他這邊另外有一個這樣沿著手臂繞上肩來的一朵蓮花在這裡。然後這個蓮的上面,橫躺著,就是你想成一個經篋啊,或經本,那個經篋裡面就是刻著或著寫著〈大悲波羅蜜多心要〉。(問:放了一本?答:對啊!問:那個經篋是什麼?答:就是經嘛!就是經文啊!就是你平常讀經的那種經本嘛!)最重要的只是要了解說,〈大悲波羅蜜多心要〉是在這上面。因為這個儀軌的重點是文殊跟這個〈心要〉嘛!然後呢,他是雙盤的,跏趺坐在那裡了。然後呢,他這不是光明的身嘛?所以他這身根本是透明的,在這個透明的這個菩薩的身中,他的心輪,就是說,他這個胸部地方的中心,有差不多拳頭這麼大的一個範圍。(問:可是你剛剛心輪比較偏一點啊,不是在這裡?答:沒有,那是心臟啊!心臟是偏一邊哪,心輪不是心臟啊!)所以心輪是在正中啊,是你這個軀體的胸部的正中心,一個差不多拳頭這麼大的地方是你的心輪的位置。在這個心輪的位置,一樣嘍,底下是有個蓮。在這個範圍內呢,底下有個蓮。其實,他這個心輪的範圍的中心,它那個大小,照陳上師講的,就是說,就差不多美國的一個二十五分錢幣那麼大而已。(問:哦!心輪那麼小啊?答:不是心輪那麼小,而是心輪裡面的這一尊的那個坐的位置啊,只有那麼大。)心輪我剛剛不是跟你講說跟一個拳頭一樣大嘛!這裡面的,只有那麼小,像個二十五分錢幣那麼大。(問:你怎麼會有兩個大小,一個是…?答:心輪不是還有中間嗎?它是空的,它整個都是空的啊!它整個都是空的嘛,心輪只是說那一個範圍叫做心輪,也沒有真的給你一個輪子在那裡啊!就是說這個身體的中心的那一部分,那一部分的這裡面有一個差不多二十五分錢幣這麼大的,這樣一個範圍呢。)哦!這個二十五分錢幣這麼大這裡,先就是一個五色的蓮花在這裡,這個蓮的上面又是一個圓的月墊啊,這個上面又一個日墊啊,這月墊、日墊是一樣大小的,是兩個相疊的,所以從上面看的話,你只看到日墊,但是因為每一尊都是智悲圓融,所以都有智跟悲,所以都有日墊跟月墊。那麼然後,日墊是紅色嘛;日墊的正中呢,它的正中又是一個「底」字站著,「底」字站著怎麼辦啊?又是向著我們的右手邊這個樣子站著,跟我剛剛講的一模一樣。有沒有?(問:有兩個「底」啊?答:第一個「底」變出這個身體來啊!現在這個「底」呢,是要變那裡頭那個小的文殊菩薩又要出來,因為密宗的法是,外面這個身是叫做三昧耶薩埵,等於是化身一樣的;這裡頭那一個叫做智慧薩埵,等於是報身一樣的;這一個的裡頭還一個叫做三摩地薩埵,那是等於法身一樣的;它是分這樣三層的。就愈來愈細這樣子。)那麼在這個日墊的正中「底」字這樣站住了,然後這個心裡面那個日墊的周圍呢,是他的心咒。他的心咒只有「阿拉巴札那底」六個字嘛。「阿拉巴札那底」,那就這六個藏字呢,就這樣子排著。「阿」,你若寫在這裡的話,我把他寫成一行給你看,「阿、拉、巴、札、那、底」。(問:可是上師寫藏文字給我們嗎!答:藏文字就在儀軌這裡呀!問:可是印的不是很清楚啊!答:那先不要管了,你就想成光球了,你一次也記不住的。)我跟你講,你怎麼樣想,像這個「阿」,它就在這個日墊的邊緣這樣排著,有沒有?六個字排著。(問:那「阿」字是對著自己?答:不是,「阿」字是向著這邊,也是向著這個右邊,在最前面,向著你的右邊。)但是你看,這不是心中那個日墊嗎?你先把它六等分嘛;六等分裡面,「阿」字在這裡,「阿」字在這裡的時候,他在最前面,向著這邊。「拉」是向這邊,他就是這樣排,有沒有?這樣子排。(問:就是那個釋迦牟尼佛的咒一樣倒過來排的?答:對啦!也不是倒過來排,因為他等一下轉是要這樣子轉。問:逆時鐘?答:對啦!因為要順時鐘轉嘛,所以他排得逆時鐘排嘛。)然後他一個字一個字都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向右邊去嘛!所以「阿」字是這樣子,向這邊對不對?「拉」在這裡,向它的右邊嘛,「巴」向它的右邊,「札」向它的右邊,「那」向它的右邊,「底」向它的右邊。然後等一下轉的時候,就大家這樣跑嘛!一起往這邊跑嘛;一起往這邊跑,還是維持這個距離啊,只是這整個東西在外面在轉就是了。(問:一直跑得很快、很快、很快…答:慢慢愈來愈快這樣子。)但是你要知道…(問:要跑多久?答:你聽我講,等一下。)那個墊子本身也不跑,中間這個「底」字也不跑,中間還有個「底」字嘛!(問:是咒輪在跑?答:對!只有這六個字在跑。)這六個字維持著它們原來的距離,就大家一起跑,這樣子在轉,只有那六個字在跑。然後呢,就是在他這個心輪中間,這咒字排成這一圈嘍!咒字也都是橘色,他就是都是橘色就是。然後依次逆時鐘排列嘛,平均分佈在這上面。好,所以這一節就完了。這一節的地方,所謂「成就」,就是說,你先觀成了這樣子了。現在文殊菩薩坐在這裡,心裡頭呢,有那個五色蓮,有月墊、有日墊,中間有「底」字,然後「阿拉巴札那底」也排好了。哦!這個時候,文殊菩薩觀完了。接著呢,下一節就轉咒了。


十、 轉咒

念誦心咒,並觀想心輪內之咒輪旋轉。中央之底字不動,但圓周之咒輪則順時鐘方向愈轉愈快。良久之後,咒輪才漸漸減速旋轉,直到停止。

咒輪旋轉時,同時放出一波波的橘光,漸漸傳遍法界。每一波橘光中皆有無數的文殊菩薩,隨波分向十方去教化及救渡種種的眾生。

就是現在開始,一邊是你要唸嘍,你要唸「阿拉巴札那底」、「阿拉巴札那底」,有沒有出聲不重要啦,就是要唸就是,「阿拉巴札那底」、「阿拉巴札那底」,然後呢,一邊唸呢,你就想說,這些咒字,你這樣唸唸唸,這些咒字就開始動起來了。但是開始的時候,是慢慢動的。(問:順時鐘?答:順時鐘轉。)但是中央的「底」不動,底下的日輪、月輪、蓮花也都不動,只有上頭的這六個傢伙在跑步。好像六個人在跑步,這六個字啊這樣在跑。然後他是愈轉愈快。開始慢慢、慢慢、慢慢…然後「阿拉巴札那底」、「阿拉巴札那底」…愈來哦,愈來愈快嘍。然後,這裡說「良久之後」,什麼意思?就是說沒有一定的,就是說總要唸一陣子吧!你這裡重點是持咒啊。(問:要不要拿那個…答:你拿不拿念珠沒有關係。)你也可以拿,拿的話,你就比方說,你說我唸完三圈我就要停嘍,什麼,對不對?你若不拿的話,我覺得不拿比較好啦!你就讓他去,重點你在那邊一邊唸「阿拉巴札那底」、「阿拉巴札那底」… 就在那裡想他在轉了。然後你就一邊唸,一邊慢慢,很慢、很慢的才慢慢快起來哦!你不用急嘛!不然你一下就很快,你後面就要怎麼快法?亂掉了,有沒有?你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愈來愈快,愈來愈快,然後唸到什麼時候,唸到你覺得說,哦,我開始想要休息了。那時候呢,還是繼續唸,但是呢,你就讓他那個速度慢慢緩下來了,也不要一下子就很緩下來。慢慢、慢慢很快,慢慢、慢慢緩下來。然後等到,慢慢、慢慢到好像自然停住了,好像他真的跑得力量跑光了就停那樣子,慢慢停住了。然後呢?不止是想說這個咒在旋,而且這個咒在旋的時候,就有那個橘色的光這樣子,一波一波向每一方面都去,就像波浪出去了。(問:像海浪一樣?答:對、對,然後…問:但是比較平的那種波浪?答:就這樣子就可以了,當然不是那種滔天巨浪,那幹什麼?沒有必要嘛!)而且他那麼小的地方啊,他只是小小微微的波這樣子,這樣子很平和的啦。(問:到法界去了?答:對,到整個法界。)然後到這整個法界,不但是這樣出去呢,每一波裡面,都是有很多文殊菩薩出去。因為有不同、不同的眾生啊!每一個這個小的文殊菩薩出去,就是為了適合不同的眾生。遇到這個眾生,適合怎麼教,他就這樣去教他了。所以有無數的文殊菩薩不斷的出來,也就是轉的時候,他一波一波一直出來,然後無數的文殊菩薩一直出來,一直出來。然後這一節就是到什麼時候完?就是說,你慢慢、慢慢累了,你就想說,他慢慢轉得慢了,慢慢、慢慢到停了,這時候,這一節就完了。再來呢,就是要講這個氣的地方了。(問:你要不要休息一下?答:沒有關係;我要休息的時候,我自己會休息。)


十一、一氣

閉口,舌抵上顎,以鼻修深呼吸。吸氣時觀想以大圓鏡智澈見一切眾生之愚痴、罪業、病苦、煩惱、業障等等,運用平等性智將之皆化為濁惡之黑氣,再以大無畏之法界體性智將之吸入。住氣時觀想此等黑氣皆已被文殊菩薩以成所作智淨化,而轉化為可以長養眾生慧命的清新妙觀察智氣。呼氣時觀想此清新智氣充遍法界,成熟眾生,使彼等皆悟入法界體性智。如此修氣十遍。

他一氣的地方呢,就是說,這裡重點是在說,我們是一切都是說一體嘛!現在就連氣也是,佛跟眾生的氣都融為一個的,所以叫做一氣啊!(問:一氣就是大家一起弄,還是說融合,變成一個的了?答:就是說氣也是都融成一個氣。)都是一個氣的時候呢,因為佛、菩薩的智慧呢,使得你的壞的都沒有掉,就是氣上也成為一體,都跟佛一樣乾淨的意思,所以叫做一氣。那頭一個重點,就是要閉著嘴巴;修氣都是閉著嘴巴,都是經過鼻子的。然後舌抵上顎。然後呢,用鼻子作深呼吸,所以你就慢慢的嘍,慢慢進來,慢慢出去,中間稍停一下。那你看它這樣講,它說,吸的時候,只用鼻子吸,慢慢吸進來。吸的時候呢,就想說,因為你這個現在是文殊菩薩,對不對?已經沒有我了嘛,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吸氣,吸的時候,他是有大圓鏡智。佛有五智,對不對?他的大圓鏡智呢,就可以看出所有眾生的愚癡、罪業、病苦、煩惱、業障等等,就是他一吸的時候,隨著這個氣進來呢,哦,眾生的這些問題,他都看得很清楚。(問:用一個鼻孔?答:兩個鼻孔吸;誰叫你用一個鼻孔?)然後呢,你這個氣都進來了。他先是看出來他們的問題啊,然後他們的問題他用平等性智轉化。平等性智就是說一切法,為什麼都是平等?因為都是空性的,知道嗎?根本上是一樣的。所以一切法,你如果懂得它根本上是一樣的,它就能夠起神妙的轉換。所以先是他這樣吸的時候,他看出來眾生種種的問題、種種的業、種種的病苦什麼,他用他的大圓鏡智看出來,用平等性智把這些問題,這些壞的東西呢,全部變成黑氣了。是壞的黑氣,因為他們是壞東西,當然變了以後還是壞的嘛。然後呢,壞的東西他怎麼敢把他吸進來呢?因為他有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就是體會整個法界是一體的,所以他不會想說我能夠怎麼樣子分開、避開什麼,不是這樣,而是說這等於就是我的問題一樣。眾生跟我是分不開的,所以也不用擔心,就是進來了。用大無畏的法界體性智吸進來了。吸了以後,你要停一下,不呼吸嘛,這時候叫「住氣」,讓氣住在那裡,停住。(問:是不是用腹部呼吸呢?答:當然是腹部啊,深呼吸當然用腹部啊,對不對?)然後你住氣的時候呢,你氣剛剛不是都是黑的吸進來了嗎?那麼,佛、菩薩有成所作智,就是?能夠做出,所有要怎麼樣才能救渡眾生,他都能夠做到,他有那樣的智慧,所以他以那樣的智慧呢,雖然吸進來都是很壞、很壞的,他這裡面用那個智慧,把它都淨化了,在裡面把它的垢穢淨除了。(問:你說停,要住氣,住氣多久呢?答:就是你盡你的力,就是說你住氣,你這個時候就在那裡想說,哦,用成所作智已經把它們都淨化了。一覺得氣想出來,你就讓他出來。)還是只能用鼻子,嘴不能開的,就讓氣出來。然後呢,你在這裡變化,變化什麼呢?就變成說,哦!不是只是說沒有問題的,還變成是可以長養眾生慧命的清新的妙觀察智氣,就是這個氣,不但是變成沒有問題,還在裡面變成是智慧的氣了。然後出來,出來的時候也是慢慢出來,慢慢出來你就想成它充遍整個法界去了。充遍整個法界的時候,就想說什麼呢?因為剛剛不是化成了智氣了嘛?這清新的智氣充遍法界,使得眾生呢得到長養、成熟,都在佛法上得到成長這樣子。然後他們因為有這個氣呢,也都了悟了法界體性智,也都了解說,法界整個一體是空性的,他們也都開智慧了。你看,以上的觀想包括了五智的應用。這樣子修,它說只要修十遍。但是其實是這樣,規定十遍是因為你是修整個儀軌很長嘛,那你這裡修十遍也就差不多嘍。但是,真正你修久了,你常修的人,你到時候,也可以看你的情況嘍。你覺得,哦!今天還有時間,想多修一下也可以啊!(問:多修氣的這個?答:對;持咒也一樣嘛。)就是你修久了,有時候這一座可以修得長一點的什麼,有沒有?你看時候調節就是嘍。我寫的時候,只能說一個基本規定而已嘛。但是你真正修久的人,你當然是可以調整啊!對不對?你今天覺得不舒服了,你修五下就停也沒關係啊,有沒有?(問:那個氣就是跟我以前修的那個氣的方法是一??答:都一樣啊,都一樣啊!只是說,因為這一篇是修文殊的,所以都故意加入這些想法,就是都提醒你這個文殊的智慧而已啊!問:那有一點來不及做這麼多觀想。答:沒有關係,這個真正在修的時候,你只是深呼吸嘍;你這些觀想是平常看一看了解了就好。問:那也是坐著椅子上直直的?答:就可以嘍,當然,當然,都要坐姿啊。問:我的腳跏趺不起來。答:對啊,那你就坐著啊,你跏趺不起來,你就坐著就是了。問:我以前很軟,就是開一個刀後,就不能這樣子了。答:我知道,我知道,你這個都不要擔心嘛,你每個人都只能照你能做的做啊,你不能說勉強,對不對?)


十二、相即

經過聖凡一氣之融通,文殊菩薩與眾生交融於本淨光明中;聖凡之名相區分漸漸消逝。全法界再度呈現為無限無邊的藍色光明。

由此本淨光明中,文殊菩薩化現為行者之相,以便在世間隨緣教化及救渡,而後下座。下座後,即藉此行者之形像及言行而開展教化及救渡之善巧方便於無盡。

最後一節呢,叫「相即」。「相即」意思就是說,佛就是跟眾生都一個嘍!剛剛是一氣,對不對?(問:什麼叫「相即」?答:就是此即彼,彼即此。問:相即這一點我不懂。答:相即就是說,我即你,你即我嘛;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啊!互相都是我即你,你即我。互相都是一樣的。)那這樣子怎麼樣呢?上面一節叫一氣,一氣的時候,不是說,哦!壞的氣都轉成佛的氣了,那不但是變成一個而且都是變成佛的氣了。剛剛是聖凡一氣融通了嘛,現在再來呢,說怎麼樣?經過這樣氣都融通以後呢,哦!因為他們的垢穢也都乾淨了嘛,眾生也都乾淨的時候,文殊跟眾生呢,就都是在本淨的光明裡面,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了嘛!所有壞的都變掉了,都只有智慧了,對不對?那麼,一成為這樣子,都在本淨的時候呢,哦!也就分不出來什麼是聖,什麼是凡嘍!有沒有?他有罪業他才是眾生嘛;他罪業已經都消失的時候,文殊也跟他一樣,他也跟文殊一樣,就沒有什麼分別。(問:無二無別了?答:對啊!就沒什麼分什麼我是佛、聖人,佛、菩薩,你是什麼什麼,有沒有?就沒辦法分了,都一樣了。)因為分不出來呢,那這一些不同的形狀什麼,也不重要了。所以,哦,又回到原來的那個無限的藍色光明裡面了。但是如果只留在藍色光明裡面,哦,又不能渡化眾生,就是說,不知道怎麼樣利用我們現在這個有形的來做救渡的事情,對不對?所以他這個時候要怎麼?呢?儀軌裡就講說從這個本來清淨的這個一切都只是光明裡面呢,這回文殊菩薩要出來,但是他出來不是像剛剛是出來一個光明的文殊菩薩身啊。這回從這個無限的這個藍色光明裡面出來的是什麼?文殊菩薩是真的有神通變化,他可以顯這個確實的,我們一般認為有形質的東西,他也可以變啊,他不是只能顯一個光明的那個文殊身,所以他這回就說,哦!這個閔蓉蓉在修這個法,所以文殊菩薩顯出來就顯成閔蓉蓉了。看起來還是閔蓉蓉的樣子呢,但是不是以前那個閔蓉蓉,老是說,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那個閔蓉蓉,不是了。現在是只有文殊菩薩了,他只是藉閔蓉蓉這個樣子來世間救渡嘍!遇到閔耀中,不是大姐在教他了,是文殊菩薩在教他了,這樣的意思啊!但是真正的文殊菩薩,閔耀中的程度還看不到,所以文殊顯閔蓉蓉的樣子,才能接引他;他來,他說,大姐,怎麼樣怎麼樣…他沒想到大姐給他的回答充滿了智慧,因為都是文殊菩薩教的,懂嗎?就這樣的神通變化。(問:那麼快啊!答:是啊!它的意思是這樣啊,就是這個儀軌的作用就是這樣子啊。它就是說,從這個光明裡面呢…問:謝謝上師的金口!答:對啊,所以文殊菩薩就變成閔蓉蓉出來了。然後你就隨緣教化,你也不用特別跑那裡去啊。你在這裡,哦,佳佳來了,哦,就變成文殊菩薩在教佳佳了。哦,那個莊太太來了,哦,文殊菩薩在教她東西了。哦,閔耀祖來了,哦,文殊菩薩教他東西了。隨緣教化,知道嗎?碰到誰,或者碰到那裡,比方說在馬汀喝咖啡的時候,要一杯咖啡也是文殊菩薩在叫它了,就不一樣了,就有加持了,知道嗎?那這樣你下座來的時候,形狀還是閔蓉蓉,但是已經都不是閔蓉蓉了,那個閔蓉蓉已經被文殊菩薩消化掉了,就是你的業啊…(問:是不是在修文殊菩薩已經有成就了?答:不是。而是文殊菩薩已經把你這個人,所有本來會在輪迴裡面受苦的業障什麼、什麼,都變成沒有了;不但業障沒有了,你已經完全就變成文殊菩薩了。)文殊菩薩再出來呢,雖然還用你的樣子,但是一切都是文殊菩薩了,所以你也可以加持人,也可以什麼嘍。但是這個不是你有意要怎麼樣子,你如果還存一個行者的心說,我要加持你怎麼樣,那是你又回到原來的閔蓉蓉,不行啊!那是文殊菩薩藉你的身體,就是你無意中,他就是這樣在加持人,這樣子的。然後呢,再來的,修過這個以後,出來所做所為,是文殊菩薩在後面指引了,你是他的行相而已!這樣子。好嘍!那這個講解就到此吉祥圓滿了。


吉祥圓滿

昨天是陰曆初十,供上師日。於晨起前得夢示,當基於空理造文殊儀軌。因此依據拙編之〈白觀音證契儀軌〉及〈文殊真實名經儀軌〉加以取材、整編,而成此篇。

感謝弟子茶桶女居士提供藏字之助。

                     二○○五年二月十九日 
                     養和齋    於加州

然後這裡有個跋,我讀一下,說為什麼寫這一篇嘍!這是二○○五年二月十九日寫的,今年二月十九日寫的。在寫的前一天,就是二月十八日呢,是陰曆的初十,要供上師。結果在供上師的那一天,初十的早上,要起來以前得到一個夢,夢裡面是聽到這樣一句話,意思是?,「當基於空理造文殊儀軌」,要我作文殊儀軌。所以我也不是說,哦!自己今天忽然想做什麼就去做。我寫這種儀軌都是先有這類感應,我才來作的。你看,它跟我教導說,要基於空理,空性的道理啊,來作這個文殊的儀軌。那我怎麼作呢?因為我以前也寫過白觀音的〈證契儀軌〉,還有〈文殊真實名經儀軌〉,那我寫過,哦,其實我還寫過〈阿彌陀佛證契儀軌〉嘛。這些儀軌都是,一方面是照說原來傳統的那些儀軌的步驟,先發心再怎麼樣,一步一步的,皈依啊,什麼這樣子,一方面有照那個,另一方面呢,是有把我自己的心得加進去。像我覺得古時候的儀軌,他到最後都是說,哦,修完了,都修成佛了,等一下下座又是行者了。這在我來講,你修了半天,你就是要成佛,結果你還要記得回來還是你自己,那你這是在幹什麼?你修就是要變成沒有我,要成佛的,你怎麼還老是要下座的時候又說,又是我?你為什麼要把他找回來呢?有沒有?那你這樣不就是等於耽誤自己成佛一樣嗎?你老是不忘這個原來的我啊!你老是要抓一個閔蓉蓉怎麼樣,那怎麼辦呢?(問:就想自己是文殊菩薩啊!答:不是,就沒有自己,就只有文殊菩薩嘍,以後就只有文殊菩薩嘍!我已經被文殊都消磨盡了,有沒有?)所以我的儀軌就變成說,下來的時候,不是我嘍!下來是文殊菩薩出來救渡了。這是我的心得。你這樣才整個一致嘛!你為什麼還要回去老是抓一個我在那裡?所以呢,這篇一方面是整個基本道理是和〈白觀音證契儀軌〉一樣,是我以前都作過,這些已經有了。但是呢,因為是文殊菩薩而有他特別的地方,就採用另一個〈文殊真實名經儀軌〉的內容;這個儀軌在拙編的《金剛智慧》那本書裡有啊!像這篇裡面有些讚頌什麼,大概就是跟那邊一樣的;那個十五拜啊什麼,跟那邊是一樣的。就這樣子,就利用這兩篇呢,所以很快就把這個儀軌也都整個作完了。但是你在寫這個儀軌,我就得整個過程想說,這一步變成什麼,這一步作什麼,作什麼,這樣就作出來了。然後那個藏字我是不懂,藏字只是說那個文殊菩薩的咒語,是陳上師以前有教過是「阿拉巴札那底」嘛,那我就跟茶桶講。茶桶就找出那些藏字來。就是這樣子。好!功德圓滿!(問:好,謝謝上師!答:是呀!是呀!好,太好了!問:師父,平常我們都講那個日墊跟月墊,就是那個月墊在下,日墊在上。那有些佛、菩薩的坐墊卻剛好是相反的?答:我跟你講,其實不是這樣子。其實是什麼?通常大部分的儀軌他只講一個墊。他是智慧方面的,他就說一個日墊;慈悲的就說一個月墊。觀音的話就說月墊嘍!金剛亥母就說日墊嘍,什麼…,這樣子。通常都只講一個的。這個講說是兩個墊的是陳上師教的;他說,因為都是智悲圓融的,只是一個是顯,一個是隱,你看不到下面的,所以應該講都是兩個,隨著說,他是智慧為主,我們就日墊在上面,慈悲為主,就月墊在上面,這樣而已;這是陳上師教的。好!就這樣嘍!)

                     二○○五年七月九日 
                     林鈺堂親校定稿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Related work:《文殊證契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