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五智四悲簡繁轉換 - 繁體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上師:好,開始了,講說「五智」。這個東西要了解,什麼叫「五智」。它的意思不是在於說,哦,這個叫什麼、那個叫什麼……;那個是後面的事情。頭一個是說,其實所謂「智慧」呢,講不清楚的東西;對不對?就等於說佛嘛,佛是無限哪,你怎麼了解呢?但是,佛是無限,沒有辦法講呢,只好講說祂是「智悲圓融」。頭一個,就是先告訴你,它有兩面囉,就是因為一講話,就是沒辦法全講嘛,只好說兩面;可是,是「圓融」的。好了,智悲圓融裡面呢,要再來講的時候,分開講的時候,它說「五智四悲」了。就是說,要說明給你說,如果說祂的「智」的方面,是怎麼樣子。他就,但是這個「五智」,不是五個,而是說智慧的五個方面,就是五種性質;這樣的意思。所以,其實是一個,就是只是佛智而已;佛智的「五個特點」,這樣子了解才對。所以,它是不是能夠分開的。它每一個都跟其他有關的,就是跟我們的慈、悲、喜、捨一樣;有沒有? 弟子:那「四悲」呢? 上師:「四悲」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什麼,那些啊;你知道嗎?五智四悲啊。那,這些所有佛法的理論,你都要這樣去了解才對。就是都是不可說的;然後要說的時候呢,要說,但是說出來的呢,都是一體,都是這樣分不開的。這樣了解的話,那麼,你就不會死在那裡。不然,糟糕了——喔!我這個智,我到底這個智修到沒有——你怎麼搞法? 弟子:是啊!我本來以為是分開的啊。 上師:對啊!就是你看,跟師父好,就是這樣;一來就告訴你,因為你沒想到嘛!你沒想到說,它是什麼,真正是要教你什麼。你只從文字上來說,當然是分散的。那你慘了,你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圓融啊?那你如果知道這樣的時候,你就去想了。 它說,喔,他們通常呢,就是佛法,因為大家不容易記呢,它就給你分成五個方位啊,來配啊。這樣以後,就好像有個圖;有個圖,你就容易一次就整個的五方面都想到了。它中間就是說「法界體性智」,就是整體啦。它的意思就是說,整個法界呢,同一個體性;佛瞭解了這一點。那麼,什麼樣的同一個體性?就是我們所謂的「無限的一體」啊,都是空性啊,也就是佛性啊,這些;這個叫做「法界體性智」。然後呢,這邊是什麼?「大圓鏡智」。它五方嘛,前面算東嘛,東、南、西、北(師以手指點,前、右、後、左四方),你知道嗎?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說什麼?它這個智慧因為無限嘛,它沒有被什麼限制住,所以它一切,就像一個圓的鏡子,能夠照到所有的東西一樣;就是說,它對一切都如實地了解。這個鏡子照東西,它沒有加一分、沒有少一分。所以它這個就是說,沒有自己的見解在裡面,沒有我執、沒有偏見;它只是你是怎麼樣,我就是怎麼樣。所以,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就是你要看你自己的經驗,什麼東西都很明顯,可是都是幻化;為什麼?一下就不見了;你從這個出去,這個都沒有了嘛。「如實」的話,其實是這樣;你說它還在,那個是你想的、你假定的。真正的經驗是,只有這樣有,出去,又不知道在哪裡,根本不知道;「大圓鏡智」是像這樣子。那,其實這個跟那個沒有分別嘛!就是說跟原來那個「法界體性智」。為什麼沒有分別?還是同一個事情嘛!只是這一面,在於「能看」這一面,「能夠顯現一切」這一方面呢,是這樣;在講到空性那方面的時候,就是說,它因為是空的,所以它可以一下換這個景、一下換那個樣子;有沒有?可是,這兩個其實還是你本有的東西呀!所以是圓融的。所以,其實只要回到你本來的清淨,很容易的,佛法。 然後再來呢,這叫「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是說,是我們人去分說,這個好、這個壞;這個我愛、這個我不愛啊。每個人愛的不一樣啊!其實它本身沒有這個分別。你要知道它本身沒有分別,原來怎麼樣?原來一切平等。一切平等,而且一切都是幻化,一下就沒有了。喔,你說這個很香啊,讓你一直聞、一直聞,你也受不了呀!有沒有?所以「平等性智」也很容易了解囉!「妙觀察智」;什麼叫「妙觀察智」?剛剛那個「大圓鏡智」呢,它只是說,噢,什麼東西,我們這樣如實地看,顯現。其實這裡沒有什麼看不看喔,它只是說「如實顯現」;為什麼?因為連這個,我們以為是這個能看的,也是這個裡面的一部分吶,也是這整個你能看的一部分喔;那一面只是告訴你說能夠現,現東西。所謂「妙觀察」是說,你能夠看出來,這裡面有的比較亮、有的比較暗、有的比較……,所有的分別;甚至呢,妙觀察到什麼?妙觀察到因緣也看出來了。哦,因為這樣,所以這樣子;因為這樣,所以——妙觀察。就是說我們有這種智慧,你不是只是好像能夠看到一切,能夠一切平等,能夠知道一切如幻啊、是空的啊、什麼;還一個,你又能夠觀察到它分別;它的因緣,你也都能夠觀察了。那你看,我這樣一講的話,有什麼稀奇?都是你本來會的(師笑)。只是、只是你為什麼跟佛不一樣?你自己在裡面搞那些分別囉!你要是那些放掉,他講的一切,只是你原來的東西;不費力啊,你是佛! 弟子:我是,我是佛! 上師:謝謝你!佛啊,救渡我們吧!(眾笑) 然後再來,再來剩下一個「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更厲害了,就是說,佛的智慧,它不是一個只是好像消極觀察而已。前面的都是等於消極嘛!我們多麼能夠觀察,多麼能夠要知道平等、幻化、什麼……。成所作智厲害啊,就是說,哎,這裡有點——你如果不懂的話,有點像我們人在那裡說,喔,我挑這個、我挑那個——有點像這樣;為什麼?你就是可以,我們也是這樣,我們世間做,也是這樣。喔,我觀察出來,這個股票要漲了,我要買這個股票;對不對?但是它這個「成所作智」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它就是說,它「妙觀察」;它知道了種種的因緣以後呢,它可以去做,但是佛智跟我們平常這個私心的利用,不一樣是在哪裡?它是在這個跟這些其他智,沒有分開裡面做的事情,才叫「成所作智」。所以,它做的都是救渡嘛!它沒有什麼私心要哪一個,因為它整體是認為是一致的。它沒有說只要這個好;這個全部是一體。它做的東西全是大家都好,所以叫「救渡」。而且,這裡面最重要,他說,根本上你其實沒問題啊,你要是也像我這樣覺悟的話,你也不會搞錯,也不會害人啊!我最根本、最需要做的呢,是幫你了解說,你這個樣子。那麼,你也當做大家一體的時候,你也不會害我、我也不會害你。所以「成所作」裡面最重要是這一點,就是都是在做救渡的事了。因為其他沒有什麼好做嘛!其他的做來做去,還不是跟這些一樣,然後有問題啊。所以它做起來,它能做,但是它做的地方,主要就是讓每一個人都醒一醒,就是這樣。好了,你聽到的這個是非常寶貴,因為差不多的人都不會這樣講(師笑)啊。 弟子:對、對、對! 上師:講起來啊,多容易啊! 弟子:對啊!我看那個書,看得——啊呀,一知半解,真的呀! 上師:看得頭昏!然後背不起來。 弟子:對!還以為分五個啊;哎呀! 上師:然後不曉得要怎麼樣修! 弟子:對! 上師:不知道在幹什麼! 弟子:對、對、對! 上師:所以,你知道嗎?就是說,通達、不通達,就在這裡。 弟子:對、對、對、對、對! 上師:他們都是忘記說,到底成佛最後要幹什麼?所以他們永遠落在那個文字裡面,只是在背書;累得要死,又沒有用;有沒有?背一大堆東西,沒有用。我們——所以我「厲害」就是,我都是去想說,真正到底應該是怎麼樣?他也是,就是——佛就是一個有情嘛!對不對?你所有東西,一定是圓融的,一定是——不是理論可以這樣,給你這樣撕裂的。那麼這樣子,你再去想,喔,多容易了解! 那,同理可以講那個「四悲」了。但是要想一想,到底什麼「四悲」?頭一個什麼——同體大悲囉!他了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啊、什麼,這些就是說同體嘛!同體的話,你看見那些受苦的,那些苦,你當然有那個大悲心起來了。這個就不是說,喔,因為我喜歡誰啊,他苦,所以我苦啊、什麼,不是這種平常的那種小的事情嘛!就是都是隨時都了解說,唉喲!正有不知多少眾生在受什麼苦;有沒有?所以,你那個人的那個心就不一樣了。不會跟你計較這個小事情;有沒有?你眼界那麼開啊!「無緣大慈」意思不是說——因為佛法講一切都是靠因緣的——不是說真的沒有緣,而是說不需要有特別的緣;這個「無緣」是說,超越特別因緣的考慮,那樣的慈悲啊!不必我跟你有任何關係,我就是,因為已經知道是同體,自然就是有那個心,慈悲的心,這樣子。 吉祥圓滿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七日 林鈺堂上師審訂 [Home][Back to list][Related work:五方佛緣起頌 Stanza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of Buddhas in Five Direc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