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初階

Cover PDF 1 2 3 2013-02-27)

林鈺堂編著

cover


目 錄

甲、佛像

一、紅教皈依境
二、白教皈依境
三、黃教皈依境
四、蓮師童子像
五、金剛薩埵父母像
六、金剛薩埵單尊像
七、金剛亥母像
八、陳上師率林居士放生於金門公園
九、韋馱法像

乙、密乘初階咒語錄音帶_略

丙、內文

編輯旨趣
二版前言
三版誌謝

上佛像及錄音帶之增補,皆承洪文亮大居士之教示。希望以後有人發心印行「密乘初階」時,皆能採用。余樂於提供佛像及持誦此等咒語以供錄音。

                     林鈺堂     謹誌
                     一九八七年三月三十日

 

第一篇、佛壇陳設簡說

一、安設佛壇之意義
二、佛壇之位置
三、佛像之安置
四、經架之位置
五、法器之安放
六、供品之陳設
七、供品之添換
八、旅遊或遷居時之處理
九、結語
參考書目

第三篇、金剛亥母事理行證分格儀軌

校訂補跋

 

 

 

 

 

 

 

 

 

第二篇、藏密基本前行要略

一、本文
甲一、前言
甲二、總說 
乙一、共同前行
丙一、傳統之教授
丙二、拙編之介紹
丁一、深明因果之理
丁二、觀察輪迴之苦
丁三、理解無苦之樂
丁四、實修解脫之法
丁五、珍惜修法之緣
丙三、傳統教授與拙編之比較
丙四、拙編與顯教要旨之配合
乙二、不共前行
丙一、四加行之功能
丙二、戒範之輔導 27
丙三、四加行間之關係
丙四、四加行與其前後修法之關係
丙五、四加行修習之次第
丁一、一法圓滿十萬,再修他法
丁二、同時分別進行數法
丙六、四加行共同之要點
丁一、共同之基礎訓練
丁二、共同之觀境
丙七、數量與證量之考校
甲三、不共前行之分述
乙一、四皈依
乙二、大禮拜
乙三、百字明
乙四、供曼達
乙五、上師瑜伽法
甲四、四加行合修簡軌

二、參考書目

附錄

一、藏文百字明與音譯漢字對照表
二、供曼陀羅文觀行述記

曼陀羅圖式

三、紅教三身曼達法

一、普通曼達
二、紅教不共三身曼達
三、陳氏不共三身曼達

四、參考書目之說明

甲一、本文及附錄所引資料之出處
甲二、參考書目之簡介
甲三、閱讀之推薦

五、答孫一居士問

一、緣起
二、感謝

迴向



甲、佛像

紅教皈依境

紅教皈依境



白教皈依境

白教皈依境



黃教皈依境

黃教皈依境



蓮師童子像

蓮師童子像



金剛薩埵雙身像

金剛薩埵父母像



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單尊像



金剛亥母

金剛亥母像



Guru Chen and Dr. Lin

陳上師率林居士放生於金門公園



韋馱法像

韋馱法像


丙、內文

編輯旨趣

本書是為初修藏密者編輯的。首篇簡述佛壇陳設之原則以輔導初修建立自修之壇場。次篇扼要說明藏密之共同前行與不共前行,並附參考書目與選讀之推薦,使初修有實修之手冊與深入研討之路線。

紅教與白教皆以上師瑜伽法列為不共前行之最後一項,並皆要求行者於修此法時,自觀為金剛亥母。因此第三篇恰好與之相連,且可做加行之參考。此篇之內容屬一尊供養,乃仿效 陳師之白度母儀軌而編的,讀者由之可知瑜伽部儀軌之樣式。那洛六法中亦規定行者最好自觀亥母以修之。因此初修於圓滿加行後,若依此軌修習,則不會太難,並且長遠上有大利益。此軌當年編成後, 陳師並不立即准許發表。後來余夢中右手為豬所咬,師詳之曰:「豬表亥母,右手乃寫作之手,被咬乃印可之相。」方許寄去馬來西亞邱寶光居士處印行。今余公開此故事,以增進行者修習此軌之信心。此篇為加入此書已經重新校訂過。


                     林鈺堂謹述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


二版前言

初版千冊刊行不久,即全數流通盡矣。此次二版將封色改為黃色,以表對法之敬重。加入陳上師率余放生之彩照,以表吾人虔求佛法生生不息之心願。韋馱將軍聖像循 陳上師之規矩加於書內,請彼護持法本及修者。第二篇之參考書目增列兩本一九八八年新出版的。


                     林鈺堂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五日


三版誌謝

此次三版為使版面美觀易閱及方便存底,特請洪國聲居士以電腦重新製版。本書包含中文、藏文及英文,又有表格,圖案及畫頁,因此全書以電腦製版實乃一極艱鉅之工程。幸蒙洪居士之努力及智巧而得以順利完成,可以俾益密乘初學之實修者。余十分感謝,謹此聊誌數語以銘記之。


                     林鈺堂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感恩節


佛壇陳設簡說


藏密基本前行要略

一、本文

  甲一、前言

藏密起修,各派皆規定有基本前行,使行者心依於法、業障消除及福慧增長,因之道業得以順利進展。密法特重傳承,此等前行皆應遵照上師所授而修。

藏密之弘傳於今漸盛漸廣。一般學佛行人往往有機會由不同上師處領得不同教派之法。各派之重要教本及其解說往往可在書肆請得。因此吾人得以多方參學以加深對法理之了解,然後消化吸收成為圓融之正見,以指導修途。

本文簡略報告個人對基本前行參學所得之要點,並附參考書目及其說明,以就教於諸方大德,並供佛友參考。

  甲二、總說

基本前行分共同與不共兩類。前者乃由小、大、密三乘共同之教理攝取精義,編成有系統之理路。行人首先修習此等理路之定慮以建立積極進修之中心思想。後者乃藏密特有的教授,此一系列的修法側重在消業障及培福慧。

  乙一、共同前行

    丙一、傳統之教授

一、暇滿人身難得。
二、念死無常。
三、觀六道苦。
四、信業果。
五、明解脫道之勝利。
六、依止善知識。
以上六項為紅教之教授。白教則僅列前四。只是了解這些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定中的熟慮使之成為堅定的中心思想,行人才會出離專修,精進而不退轉。

    丙二、拙編之介紹

丁一、深明因果之理
因果律乃宇宙間之根本法則。此根本定律有兩方面:必然性與可塑性。因果間之關連是必然的,因此造業受報誠不可免;這說明了輪迴的原因。造因可以致果,此即果之可塑性,因此解脫之果是可以導致的。

丁二、觀察輪迴之苦
六道皆苦。眾生皆從無始以來深陷輪迴之中,無法脫離,故輪迴乃集眾苦之大成,而為難以想像之極苦。

丁三、理解無苦之樂
輪迴之因在於有我執。我執完全淨盡便能脫出輪迴。至於究竟之佛地,則連法執亦需淨盡。聖者之境界雖非吾人所能體會;但達到涅槃之樂的道理則可推究。
此項之詳析應包括說明羅漢、辟支、菩薩、佛之區分,以及菩提心之願、行及其勝義。

丁四、實修解脫之法
觀輪迴苦,誰不思離?明解脫樂,誰不思得?依因果律,只有造解脫因,以期解脫果。外道皆在輪迴中,不明解脫之因道果。因此只有三寶是吾人究竟之皈依。皈依之後,應依教實修,方可期待將來之究竟安樂,而證其果。

丁五、珍惜修法之緣
暇滿人身極為難得,當善利用之。世事無常,病、老、死諸苦忽然便來。不是修途中斷,便是再陷輪迴。只有早日出離專修,精進不懈,方有超脫之希望。更何況一旦修證有得,可以大轉法輪,普濟含靈,其樂何如!

    丙三、傳統教授與拙編之比較

拙編所據根本上即傳統之教授,並已完全包含之。「暇滿人身難得」與「念死無常」構成「珍惜修法之緣」。「觀察輪迴之苦」則不僅分別「觀六道之苦」,且綜觀無量眾生無限時劫輪轉其中不得稍息,無法脫離之苦。「深明因果之理」,一則說明業果輪迴,自然使人趨向「信業果」,二則說明解脫之可能,使人為趨向解脫而努力。「理解無苦之樂」即標明「明解脫道之勝利」的內容。「依止善知識」是包括在「實修解脫之法」的第一步─皈依─之內。以上是依傳統六教授之次第分別說明其為拙編所攝之程度。

依傳統六教授之次第綜觀彼等所構成之論證,可簡述為:暇滿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則由業果支配再陷于輪迴;輪迴中之六道皆苦,只有超出輪迴方得究竟安樂;而實修解脫之法必賴善知識之引導方可確保無失。若更簡述之即為:珍惜法緣;厭苦欣樂;皈依起修。拙編之五次第所構成之論證,可簡述為:因果不壞;苦樂異途;擇樂起修。

傳統六教授所構成之論證,若將其次第改成;厭苦欣樂;珍惜法緣;皈依起修,則此論證前後之銜接較為緊密。亦即改為:觀六道苦,信業果,明解脫道之勝利,暇滿人身難得,念死無常,依止善知識。這是我的建議,請大家指教。

至於拙編之五次第,首先標舉公認之因果律,接著分述苦樂二途。而二途皆可以因果律說明:輪迴基於業果,業果即惑、業、果之因果關連;解脫之可能基於果之可塑性,並且解脫之法即在於消滅苦果之根本原因。明辨苦樂二途之後,吾人自然擇樂。但依因果之理,必需造樂果之因。故需實修佛法。至此已具足使行人趨向佛道之論證。但恐初學怠惰遷延,復就時間上之考慮加以法緣難得易失之題示,使未起修者立即起修,已起修者精進不懈,永無退轉。而法緣之圓滿仍屬因果支配之範圍。以下附圖使本論證之結構一目瞭然:

順此附帶說明的是上圖所示之論證中,「深明因果之理」若以「深明緣起之理」取代,然後把緣起分別解為業感、賴耶、真如、法界緣起,則所得之諸不同內含之論證仍皆成立,但其間銜接之說明則較複雜,且各種緣起之意義皆非一般初機所熟知,故做為前行不很適宜。以因果律為基準,即使科學家亦皆接受,故易為大眾信受。

    丙四、拙編與顯教要旨之配合

下表所示之配合,其理由極明顯,故省略不贅:

四 聖 諦
三 法 印
菩 提 心
六  度
深明因果之理
集,道
諸法無我
願,行
持 戒
觀察輪迴之苦
諸行無常
布 施
理解無苦之樂
涅槃寂靜
勝 義
智 慧
實修解脫之法
諸法無我
忍辱,禪定
珍惜修法之緣
諸行無常
精 進

  乙二、不共前行

藏密各派皆有其基本不共前行之規定。此等前行,通稱四加行,乃修習無上瑜伽部一切密法之基礎訓練。各派所訂之項目不盡相同;即使項目名稱相同,其內容與次數之規定也往往各異。一般而言,四加行是指下列四項,各修滿十萬遍〈 或一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

一、四皈依。此中往往包括大禮拜十萬遍。也有再加念發菩提心偈十萬遍的。
二、百字明〈金剛薩埵淨罪法〉。
三、供曼達。通常以七供為實修者。
四、上師祈請頌〈 上師瑜伽法〉。往往加念本派祖師之咒。

    丙一、四加行之功能

四加行之功能主要是消業與培福,使行人有足夠的資糧可以安心進修,不遭障難。依次言之:以皈依、發心及禮拜建立信心基礎;以金剛薩埵法淨除業障;以供曼達積集福慧;以上師瑜伽法請領傳承之加持。進而思之,則每一加行皆可喻如以淨水灌注泥水杯中。只要持之以恆,泥水終有變淨之時。故知每一加行皆圓具皈信、領恩、消業、增福四面。圓融整體觀之,四加行相輔相成,使行人成為法器之粗坯。

    丙二、戒範之輔導

由上淨水灌注泥水杯之喻,可知欲期四加行之功效充分發揮,行人尚需防非止過,喻如不加泥水及堵絕杯漏。故有請師授戒,垂示教範之必要。一般以五戒、十善、菩薩戒、密宗根本戒、事師五十頌等為此期之要項。

    丙三、四加行間之關係

此點由上述四加行之功
能已可想見。此處再補以圖示:

上圖之外觀如一羯摩杵,杵之四端復各含一小羯摩杵。大羯摩杵之四方,順密宗東、南、西、北四方有不動、增長、恩愛、除滅之意含,而配以特重該作用之加行。即以該加行之簡稱,分別為皈〈依〉、曼〈達〉、〈上〉師、金〈剛薩埵〉,填入小杵之中心。每一加行復含四種作用,再順次填入小杵之四端。大杵中心為行者以實修而總持之。大杵中心與四端以兩直線相連,表示行者等持空慧與方便而修諸法。

綜而言之,四加行間之關係是:一法圓具四法之作用;四法圓滿一法之功能。

    丙四、四加行與其前後修法之關係

顯教修法屬因位方便,故資糧加行二道需經一阿僧祇劫方得圓滿。四加行屬果位方便之密法,能如法修者可望於數年之間圓滿資糧之積聚。此為其殊勝處。

共同前行乃建立正見基礎之法;不共前行則為依見起修之初步。

四加行圓滿後,可以循序進修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但在四加行中已包含生圓二次第之觀想,如觀上師賜灌、金剛薩埵父母雙運等等,只是較為粗淺,以便初學。此外,大禮拜調直氣脈為圓滿次第氣脈、脈輪之開發打下基礎。皈依項內,黃教有加入九接佛風者,紅教有加入吸眾生業氣、呼自身福氣以增長菩提心者。此等皆為圓滿次第修氣之預備。

    丙五、四加行修習之次第

      丁一、一法圓滿十萬,再修他法

此種修法之次第,各有傳承。上師瑜伽法在黃教列為最先,在紅、白二教則列為最後。一般主張之次第即前述之皈依、百字明、曼達、上師瑜伽。但也可由行者自訂次第,並無嚴格之講求。

      丁二、同時分別進行數法

四加行法本之編排,通常是一種加行一種儀軌,分座而修。但一軌之中,可能包含兩、三項都是要計十萬遍的。例加四皈依儀軌中加入大禮拜,上師瑜伽法中,除了上師祈請頌,還有祖師咒。此外還有把四軌合編,於一座中循序四法全修的。

行者也可一日數座輪修諸法。例如禮拜累了,換修百字明;念誦倦了,接修供曼達。如此調息身心,易於持久。

以上丁一、丁二所述兩類方式,行者可自擇其一。此兩種方式也可配合運用。例如週末短期閉關,可以用丁一方式專修四皈依或祖師咒,則可望於數次閉關之內圓滿一項加行。如為世務忙迫之居士,可利用一座圓該四法之儀軌,訂為日課,則數年後有望圓滿加行。若為出離專修之行者、則可一日數座輪修諸法,以期早日圓滿加行。

    丙六、四加行共同之要點

      丁一、共同之基礎訓練

除了前述共同前行之外,從小、大、密三乘一貫階梯的觀點考察四加行法,可以發見下列幾點是它們共同的基礎訓練:萬法體空、緣起妙用、及止觀雙運。行者若因宿緣深厚,一步即踏入密門,極宜補學顯教之教授,尤其是上述佛理之研討及止觀之修習。

      丁二、共同之觀境

皈依、禮拜及曼達皆觀聖眾形成皈依境。各派之觀境不同,但皆包含上師、佛、法、僧、本尊、空行及護法。最好能安設皈依境之畫像,以助觀想。

金剛薩埵法及上師瑜伽皆觀頂上智慧尊即上師,亦即皈依境中所有聖眾及法寶之本體。依陳師口訣,可觀自頂金剛持或金剛薩埵之面貌為上師之面貌,以領加持。讚頌歷代祖師而不知彼等形貌,可一律觀為金剛持。

修任一加行,行者皆應先觀父母冤親及六道眾生環繞自己,同修此法;最後又迴向功德給眾生。此屬勝義之行菩提心。

以上所述共同觀境,皆本心境不二之理,修習以心淨境之能力,對治為環境所局限之凡夫意識心。此等觀想並非意識想像,一旦成熟,可以體會傳承之加持,可以擴展行者心胸於無限之全法界。初修雖鮮有觀成者,但只要發心真實,信心堅定,一樣可以領得聖眾的加持。又所觀之一切,皆如彩虹,空明無礙。

    丙七、數量與證量之考校

陳師曾示:時量不如數量,數量不如證量。所證又有夢中、相中〈醒夢之間〉,定中之等差。定中所見又有自見、他見及常見之別。故知行者當層層細檢,勿以數量圓滿自足。西藏苦修者往往一生中四加行修滿數遍。也有上師要求弟子在滿十萬遍後繼續修,直到有吉祥的相兆才准進修高法。總而言之,密法修途之進止完全仰賴上師之指導;但行人自檢,以嚴格細密為佳。

  甲三、不共前行之分述

  乙一、四皈依

皈依是佛門起修之第一步。顯教三皈,皈依佛、法、僧。密宗特重集三寶於一身之上師,故加列皈依上師。又以上師親授之恩最大,故列於四皈依之首。上師為傳承之代表,故此中即包含皈依傳承歷代祖師。故密法特重傳承。

密法之修證,除上師之加持外,尚賴本尊、空行與護法之垂顧。通常以上師為加持根本,本尊為成就根本,空行與護法為事業根本。陳師題示空行母之重要性,首創空行為空樂根本。白教念六皈依,即皈依三寶及三根本。

皈依項內或緊接皈依之後,往往有發菩提心偈、四無量心,等等之念誦。發菩提心偈亦有規定念滿十萬者。余意則以四無量心不僅是願菩提心,且明示行及勝義菩提心之內含,誦持更為有效,故建議以之取代發菩提心偈。

綜上所述,此項加行內包括下列三種念誦,各十萬遍:

一、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二、南無上師、本尊、空行、護法。
三、願眾具樂及樂因!
願眾離苦及苦因!
願眾不離無苦樂!
願眾安住平等捨!

  乙二、大禮拜

大禮拜通常與皈依之念誦同時並行。但黃教也有以三十五佛之禮懺包含大禮拜,以代替金剛薩埵法者。若覺同時計大禮拜與皈依次數不易,則宜只計禮拜次數。皈依另外加念,再計其數。

大禮拜宜置長板,長度為行者身長加手長。近佛之一頭墊高四吋。近佛之前半可貼壁紙,使之光滑易於推動。行者立足及著膝處則不可光滑,以致無法著力。可戴棉手套以代護手之小墊。初修可戴護肘及護膝物,〈體育用品店有售〉。滿二萬拜後漸覺身輕如燕,屆時可取下護肘及護膝。現代之計數器用以計此數,較用念珠方便。可將計數器置於近著膝處,於拜完起身時順手按一下。

行禮時行者站於板之低端,一邊持大禮拜咒,一邊兩手各向外畫弧形上舉而合於額,〈上舉時念「嗡」,至額合掌,念「南無曼祖洗爾也」。〉合掌由額降到喉,〈 到喉念「南無蘇洗爾也」。〉再降到心,〈 到心念「南無烏打嘛洗爾也」。〉然後邊念「娑哈」邊俯身,兩手分開如肩寬而著地,向前推出。全身伸直著板面,兩手在前合掌一拜,立即起身。如此持咒一遍之大禮一拜,要圓滿十萬遍。故大禮拜之加行中又包含了十萬遍的大禮拜咒。若皈依與大禮拜合修,即於念「娑哈」之後,開始念皈依,直到起身。

大禮拜咒:嗡、南無曼祖洗爾也、南無蘇洗爾也、南無烏打嘛洗爾也、娑哈。

  乙三、百字明

百字明是金剛薩埵淨罪法中所持之長咒,加行十萬遍即指此咒之誦持。除加行計數外,每晚臨睡可持誦此咒七遍以懺除日間之過犯。法務儀式之結尾亦往往誦之以補闕失。密宗弟子往往領有多尊之灌頂,無法全修,一方面可將諸尊匯入本尊而修之,另一方面則宜每晚念百字明以補闕。

下述為此法之簡軌。余意以為做為加行之法,與其繁難,不如簡易,使初修易於專心深入。

一、於自頂上一肘處,觀千瓣白蓮、月輪、白色吽字〈 〉。吽頓時轉變成白色之金剛薩埵父母。明亮如千日,清涼如秋月。〈 對未成年者可教以觀單身之金剛薩埵。〉

二、金剛薩埵心中有蓮、月、吽。月輪邊緣百字明左旋排列。此加行之主要作用是淨罪,因此百字明只念到表示「無生本淨」的「阿」,而略去最後之「吽、呸。」百字明之藏文及漢字譯音見附錄一,此處從略。

三、觀眾生頂上皆有金剛薩埵。眾生之所有罪障化成黑光、黑煙、種種毒物、皆吸入己身。己身無始以來所有罪業皆現露為臭穢、毒物而遍佈全身。

四、念百字明,觀金剛薩埵心中咒輪右旋轉動,吽字不動。由咒輪流出白色清涼之甘露,充滿佛父母全身,然後由兩合處滴下〈單身則由右拇趾流出〉,由頂門灌注行者之中脈,然後漸漸充滿全身。同時身內之臭穢化為黑煙、黑水,連同毒物由大小便門及全身毛孔流出。地下頓現一大洞,此等惡物皆流入洞內,直降入地獄。閻羅王現紅色牛頭人身,率所有獄卒,皆仰面張口承領此等已經甘露加持變淨之諸物。

五、結束此座時,觀己身充滿甘露、白淨透明,罪障全消,福慧大增。閻王及部屬皆飽足沉睡,不復理會行者之壽限。因此行者得以增壽。地洞復合。所有眾生頂上之智尊化光入眾生,眾生成金剛薩埵。此金剛薩埵眾再化光入自頂之智尊。自頂智尊化光入己,己身頓成金剛薩埵。下座後觀己及眾生皆為金剛薩埵,觀境為彼等之淨土。

懺罪四力與此法之配合,紅教之開示為:

一、依止力──觀金剛薩埵,即以上簡軌之一及二段。
二、能破力──懺露罪業,即簡軌之三段。
三、防護力──誓不再犯,即簡軌之三、四兩段間所應有之心願。
四、對治力──實修懺法,即簡軌之四、五兩段。

余之建議如下:一、改「能破力」為「懺露力」,名義較明顯。且「能破」與「對治」易於混淆,最好避免。二、懺露之後,以對治為當務之急,而非防護。對治清淨之後,則宜防護。故防護應移於對治之後。

依以上之建該,重新配合懺罪四力與本軌之分段如下:

一、依止力──一及二段。
二、懺露力──三段。
三、對治力──四段。
四、防護力──五段。觀金剛薩埵與其淨土,以淨化身語意,以禁絕世俗之染污。

  乙四、供曼達

供曼達主要是積集福慧二資糧。人壽有因福盡而止的,因此供曼達也可延壽。供施可除貪慳。修此加行之時期最好同時廣修布施。曼達盤量力備置,盡量求精美貴重。

供曼達時所觀想之宇宙,乃佛所示,勿為吾人有限感官所限而疑為虛誕。應明心物不二之理,而信供曼達之觀想功德與實物供施者相等,更非兒戲之行為。

若有二曼達盤,則一用為受供之代表,另一用以修供。以下所述,則直接觀皈依境以取代受供之曼達盤,故只需備一曼達盤以修此加行。

白教與黃教皆以三十七供之觀想為主,但實際上計十萬遍的是七供與下列之四句偈:

香塗地基妙花敷,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土以奉獻,眾生咸受清淨剎。

紅教所供則為三身曼達,觀想以三千大千世界、報身佛土及常寂光土分供化、報、法三身。實際上計十萬遍的是五供〈 或十五供〉及下列之三身曼達偈:

供化身:
三千世界百億剎,七寶人天富饒滿,
我身受用悉貢獻,願得轉法輪王位。

供報身:
無上大樂密嚴剎,具五決定五智聚,
供養雲聚難思議,由供獲報剎受用。

供法身:
現有清淨童瓶身,莊嚴悲心無滅性,
持身明點清淨剎,由供願住法身界。

紅教之供法既已包含三十七供之內容而遠超之,自然較為殊勝。因此余之建議如下:行者先研讀三十七供之觀想內容,以為修化身供之助。見附錄二。實際上則以七供及三身曼達偈計十萬次。白教亦規定三十七供需供滿千次,因此吾人宜供三層之三身曼達盤千次。至於陳師所創之三身曼達供法,每一次需時數十分鐘,可於每月供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之四特別日修一次。見附錄三。

七供之修法:坐地上,腿上置盛米器物〈例如竹簍〉,兩手各握米少許,左手拿曼達盤之邊沿,以右手腕之內面擦拭盤面,先右旋三圈,同時念「嗡、沙麻亞;阿、沙麻亞;吽、沙麻亞。」接念百字明一遍,並觀自己及眾生罪業都拭淨了。然後左旋三圈,觀佛之三身功德降臨己及眾生身內。等百字明念完,把右手之米撒於盤上,念「嗡、班札布彌、阿、吽。」觀化為金剛地基。然後再取米右旋撒於盤之圓周,並念「嗡、班札拉卡、阿、吽。」觀為鐵圍山,表戒律之牆。接著邊念「嗡阿吽」,邊撤米七堆,其次第及表法如下圖所示:



中央是須彌山
東方是東勝神洲
南方是南贍部洲
西方是西牛貨洲
北方是北瞿廬洲

〈以近佛之一方為東,其餘右旋順序排定〉

然後以雙手捧舉曼達盤至額,隨念三身曼達偈一次,並依偈文作觀。然後將米向己方傾入盛器,觀為佛受供後回施行者之加持。如上述為一遍,重復修之。下座後將供過之米大部分施鳥雀,僅留少數表佛恩之不斷。下一座再供時要添適量的新米(未供過的)。供曼達時所念之百字明,不算在加行十萬百字明之內。

紅教採用爵朗巴派媽幾腦準女祖師所創之施身法,列為加行之一。通常以此法為赤貧行人之積集資糧法,故於此順帶題及。陳師筆受之「媽幾腦準祖師略傳及其施身法等教授」,以及陳師所著「曲肱齋推恩集」內之第二篇「除魔障冤孽我執身見施身法」,皆為此法之寶貴教授。有志修此法者極宜研習之。

  乙五、上師瑜伽法

密法強調弟子對上師之信賴及順從。一則唯有徹底之信心方易領受傳承之加持,二則藉百依百順之磨鍊根除弟子之我執,使得親見本來清淨之本面。弟子對上師之順服亦是基於對上師成就之瞭解以及透過上師言行所體會之大智大悲。可以說師徒之間的關係完全建立在菩提心上。因此想要與上師相應以領加持之弟子,最重要的是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身語意是否合於菩提心。只要自己菩提心真實,上師的加持是不受時空的阻隔而降臨的。

修上師瑜伽法固然增加師徒間的相應。余意以為能出離依止上師,分擔上師法務之辛勞,必然更易相應。祖師之大成就者幾乎無不如此。吾輩其勉乎哉!

以下所述乃紅教上師瑜伽法之要點:

一、自觀為金剛亥母,想與蓮師之佛母移喜磋嘉體性無二。以下所觀蓮師則皆想為與己之上師無二無別。

二、觀蓮師現童子相住頂加持,持蓮師咒:

嗡、阿、吽、班札、古魯、貝馬悉地、吽。
此咒通常以念滿一百二十萬遍為基本要求。

三、自觀平常身,面前空中觀蓮師。一邊持蓮師咒,一邊觀想蓮師依次授予四種灌頂如下:

一、蓮師頂輪白「嗡」放白光射入行者頂輪,此為初灌。
二、蓮師喉輪紅「阿」放紅光射入行者喉輪,此為二灌。
三、蓮師心輪藍「吽」放藍光射入行者心輪,此為三灌。
四、蓮師心輪藍「吽」分出第二個藍「吽」,射入行者心中與行者體性融為一體,此為四灌。

以上四種灌頂之意含及功用,詳見陳師鉅著「密宗灌頂論」。

四、自觀為金剛亥母。面前空中蓮師心輪放溫暖紅光。紅光觸己身亥母,亥母化紅光並縮小至豌豆大小,此小豆紅光飛入蓮師心中,與蓮師體性融為一體。

五、蓮師化虹光消逝於明空中。住於此定上。

  甲四、四加行合修簡軌

行者可依前述之次第,於一座中修四皈依〈 此項內包含三種念誦〉、大禮拜、百字明、供曼達及上師瑜伽法。至於每種功課在一座中要圓滿多少遍,行者可就自己所有之時間長短及進行速度而訂立基準。此法適於一般每日只能修一座之居士。若一座時間亦不多,可減少項目。



二、參考書目

  1. 多傑覺拔格西傳授,張心若譯;密乘法海,根本部通集第三集;蓮花精舍印;1975。
  2. 金剛上師講授,劉彭翊述記;四加行法觀行述記;北京菩提學會;1939年。
  3. 陳健民老居士指導精選,林鈺堂博士譯述編訂;密乘法藏初級教授,
    (1) 根本部通集第三集,
    (2) 增訂部八,紅教三身曼達法,
    普賢王如來壇城恭印;1985。
  4. 陳上師講述,林鈺堂編錄;沐恩錄,
     第二類第十一條,
     第二類第十五條,
     第六類第二條,
     第六類第三條,
     第六類第八條,
     第十一類第十條,
    普賢王如來壇城恭印;1986。
  5. 陳上師英著,林鈺堂中譯;紅白觀音儀軌陳氏註解〈上〉;曲肱齋中文小冊叢書第六種;1983。
  6. 陳上師英著,關忠中譯,林鈺堂校譯;紅白觀音儀軌陳氏註解〈下〉;曲肱齋中文小冊叢書第十四種;1987。
  7. 陳健民老居土鑑定,林鈺堂仿編;金剛亥母事理行證分格儀軌;曲肱齋中文小冊叢書第五種;1983。
  8. 陳健民老居士著;曲肱齋讚頌集,百字明譯意頌;美國佛教會印;1979。
  9. 健民老居士著;密宗灌頂論;美國佛教會印‧1979。
  10. 吳潤江上師編輯;四加行儀軌;美洲佛教會印‧1982。
  11. 智悲光尊者造,根桑澤程仁波卿講授;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前行次第法;密乘出版社印;1993。
  12. 金剛阿闍黎根造上師傳授,密顯上師鑑定,郭元興敬譯;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密乘出版社印;1983。
  13. 貢噶上師傳授;外內密戒律手冊。
  14. Yogi C. M. Chen; A Systematized Collection of Chenian Booklets Nos. One-One Hundred, Volume Two,
    〈1〉 No.70 The Four Foundations of Tibetan Tantra,
    〈2〉 No.73 Chenian Commentary on the Tantric Ritual of Avalokitesvara, White and Red, Part I,
    〈3〉 No.74 Chenian Commentary on the Tantric Ritual of Avalokitesvara, White and Red, Part II;
    A gift by Dr. C. T. Shen, U.S.A.; 1977.
  15. A Talk by the Buddhist Yogi C. M. Chen, written down by Rev. B. Kantipalo; Buddhist Meditation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Appendix I, A.5. 〈pp.341-346〉; A gift by Dr. C. T. Shen; 1980.
  16. Kalu Rinpoche; The Dharma That Illuminates All Beings Like the Light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Chapter 5; Mandal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17. Kalu Rinpoche; The Gem Ornament of Manifold Oral Instructions which benefits each and everyone appropriately, Chapters II-VI; KDK Publications, San Francisco; 1986.
  18. The Ninth Kar-ma-pa Wang-ch'ug dor-je, with commentary given orally by Beru Khyentze Rinpoche, translated from the Tibetan, edited and prepared by Alexander Berzin; Tbe Mahamudra Eliminating The Darkness of lgnorance, Part One: Preliminaries;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Dharamsala, India; 1978.
  19. Jamgon Kongtrul, translated from the Tibetan by Judith Hanson; The Torch of Certainty; Shambhala, Boulder & London; 1977.
  20. Composed by the Knowledge-Bearer Jig-me Ling-pa, translated with commentary by Tulku Thondup, edited by Brian C. Beresford; The Dzog-Chen Preliminary Practice of the Innermost Essence;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Dharamsala, India; 1982.
  21. Taught by Khetsun Sangpo Rinbochay, translated & edited by Jeffrey Hopkins, co-edited by Anne Klein; Tantric Practice in Nying-ma, Parts One and Two; Snow Lion Publications, Ithaca, New York, U.S.A.; 1982.

    二版增列書目
  22. 鄭振煌居士譯;了義炬;慧炬出版社,台北;1989。〈此即19之漢譯〉
  23.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translated from the Tibetan by Konchog Tenzin; The Wish- Fulfilling Jewel; Shambhala, Boston & London; 1988.
    〈 紅教龍欽寧梯上師相應法教授〉

附錄

一、藏文百字明與音譯漢字對照表


二、 供曼陀羅文觀行述記

比丘法尊譯

金剛上師講授 劉彭翊述記


初明總義

積集資糧,以供曼陀羅為最殊勝,因具足六度故。曼陀羅內塗牛物五種,表布施度;所供籽粒合以六香等,表尸羅度;檢察清淨無有垢穢,表忍辱度;精勤供獻,表精進度;心不散亂而修習之,表靜慮度;須彌四洲能於掌中明觀,大小無礙,表般若度。因法殊勝故,印藏行者無不修習;尤其瑜伽行人修密之前,四加行中於此先修十萬,而後修本尊法。

曼陀羅梵語,其義中圍,或譯輪圓具足;中者心,圍者取,隨心持取,以為供獻。又須彌山為中,四大洲等為圍,即大千世界義,又地基義。其義甚多,故取音譯,不取義譯,他處詳知。

曼陀羅有外、內、密、真如四種;今講外曼陀羅。供曼陀羅於羯摩法中,又有息災、增益、愛敬、降伏四種不同。今講息災曼陀羅,因以此種為最普通,常修習故。

息災曼陀羅圓形,金、銀、銅、鐵均可製造;為積福故,金銀為佳。內塗五種牛物;所供籽粒代表花故,或用大米,或用青稞,染以藏花,拌以香藥,更加金銀珍寶珊瑚等物,尤為殊勝。行者盡力所能,以備辦之。

次明修法

曼陀羅供中,堆數有多種不同。通常供者,七堆、二十三堆、二十七堆及三十七堆,為行者所常用。就中修顯教者,多供七堆;七堆曼陀羅為常啼菩薩所造。修密宗者多供三十七堆;三十七堆及二十七堆均為元朝國師癹思巴大師所造。二十三堆為宗喀巴大師所造。玆為完全故,說三十七堆修法。

空手不得持曼陀羅,空手持者,感貧乏之果。供時先以左手握籽少許,執持曼陀羅之底邊;次以右手握籽,於曼陀羅上撒籽三次。以右手腕三次向外拂拭淨盡,表發菩提心消除三業罪障清淨;以右手腕拭者,因彼處有菩提心故。次復撒籽三次,以右手腕三次向內拂拭,表發菩提心故,十方諸佛三門功德悉皆攝來,加持自己三門功德漸次增長。而後觀想生起廣大中圍,持於盤中以為供獻。中圍並非縮小,供盤亦非加大,圓融法界,相互融攝,法爾無礙。

請供剎界

唵班雜普彌阿吽 大自在金剛地基

誦時初觀空輪,於空輪上生起風輪,風輪之上生起水輪,水輪之上又生地輪;不觀火輪,攝於風、水、地三輪內故。風輪青色,高一百六十萬由旬,廣無邊際;水輪白色,高八十萬由旬,廣一百二十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地輪金色,高三十二萬由旬,廣與水輪同;地輪者即是文中所謂大自在金剛地基,於其上面撒妙花。如是觀想生起四大種輪已,隨誦供文,隨手堆米,依文修觀。

唵班雜芮克阿吽 外鐵圍山所繞、中間須彌山王。

誦時觀想金剛地基周圍有鐵圍山環繞,黑色,長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由旬,高廣各三百十二由旬四俱胝羅;正中間為須彌山,山山之間有七金山七大海,金山海水層層相隔,海深八萬由旬;須彌山方形,水面下八萬由旬,水面上高廣各八萬由旬;東面銀質,白色;南面毘琉璃,藍色;西面紅寶石,紅色;北面金質,黃色;山腰四方有四天王天,各住一面;山頂空上,有三十三天,日月星宿日夜繞山而行。

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誦時觀想,須彌山四方七金山外,大海水中有四大部洲,各方而住。

東方勝身洲,虛空海水俱呈白色,地形半月,東面長三百五十由旬,南西北三面各長二千由旬,名勝身者,此洲人體,高於我人一倍故,此洲梵名弗于逮,或譯弗婆提。

南方瞻部洲,虛空海水俱呈藍色,地形三角,東西北三面各長二千由旬,南面長三百由旬四俱胝羅,名瞻部者,此洲有閻浮提樹,果落於水,其聲瞻部,此洲梵名閻浮提,或譯勝金。

西方牛貨洲,虛空海水俱呈紅色,地形圓,周圍長七千五百由旬,名牛貨者,此洲以滿欲牛為受用之主,交易以牛為準,此洲梵名俱耶尼,或譯瞿陀尼。

北方俱盧洲,虛空海水俱呈黃色,地形四方,各面長二千由旬,人壽千歲無貴賤貧富之分,名俱盧者,惡聲意,此洲人將至死必聞惡聲,自傷悲戚,此洲梵名鬱單越,或譯最勝,或譯惡聲。

身及勝身。拂及妙拂。及勝道行。俱盧及俱盧月。

誦時,觀想四大洲左右各有一小州,其各地形與各本洲形勢相同,水下底根各與本洲相連。

  身州在勝身洲之南,勝身州在勝身洲之北,地形色相與勝身洲同,惟面積稍小。
拂州在瞻部洲之西,妙拂州在瞻部洲之東,地形色相與瞻部洲同,惟面積稍小。
諂州在牛貨洲之北,勝道行州在牛貨洲之南,地形色相與牛貨洲同,惟面積稍小。
俱盧州在俱盧洲之東,俱盧月州在俱盧洲之西,地形色相與俱盧洲同,惟面積稍小。

眾寶山、如意樹、滿欲牛、自然稻。

誦時,觀想勝身洲中有眾寶山,高矗虛空,眾寶所成,光明瑩澈;瞻部州中有瞻部樹,亦名如意樹,金根銀幹,毘玻璃為枝,玻璃為葉,紅珍珠為花,石精為果,妙美殊勝,凡有希求,隨意而生;牛貨洲中有滿欲牛,鑽石為角,因陀羅為蹄,身紅黃色,行緩肉肥,久視不厭,乳能醫病,亦能出生一切所需,能滿人欲;俱盧洲中有自然稻,色黃味美,無論四季隨取隨生,自然成長。

輪寶、珠寶、妃寶、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寶藏瓶。

誦時,觀想輪王八寶置於八方,依次供之,先四方,後四隅。

輪寶體為閻浮提金所成,具千輻有輞,周匝五百由旬,放光如日,轉輪聖王四軍之眾,能容納之,一日能行十萬由旬,上達三十三天,轉輪聖王出世,即有此寶,觀想於東方供之。

珠寶體為毘琉璃所成,八楞形,放五色光,五百由旬以內能見其光,熱時感涼,冷時感煖,一百由旬以內不生非時死等不祥之事,凡所希求發願即得,能滿一切願,觀想於南方供之。

妃寶相貌端嚴,身生冰片之香,口出優羅花之味,視之可愛,觸之生喜,與之相處,則無饑渴憂苦等事,離女人五過,具八功德,觀想於西方供之。

臣寶財寶豐富,無有貧乏,無曲心及損害事,慈悲愛護令人生喜,對於世法以及佛法,處置公正,一百由旬以內彼眼能見,觀想於北方供之。

象寶身如雪山,具足七肢,有六牙,力敵千象,健於行,一日能繞瞻部三匝,其性柔和,能以細線牽而去之,不損有命,人坐其上,行動平穩,於水陸空皆能行走,能勝敵軍,觀想於東南隅供之。

馬寶色白體高,身相圓滿,平穩無此,善走不疲,一日能繞瞻部三匝,人坐其上,不感勞乏,有威力,鞍鐙飾均以天寶莊嚴,觀想於西南隅供之。

將軍寶威盛力雄,不行非法,不損害他,恭事輪王,心無厭煩,身無疲倦,能知王意,統制四軍,有善巧術戰勝敵軍,觀想於西北隅供之。

寶藏瓶體為金質,鑲各種寶,長頸大腹,下部形狀如事業瓶,上口稍大,如意樹枝以為莊嚴,天衣為衣,一切寶物藏於其中,觀想於東北隅供之。

經論中說輪王七寶,茲以八方加供寶藏瓶。

以上合計共二十五堆,再加日月,則為二十七堆,供二十七堆曼陀羅者,如是供之,供三十七堆者,另加八種天女以及傘幢,則為完全曼陀羅。

嬉女、鬘女、歌女、舞女、華女、香女、燈女、塗女。

誦時,觀想空中有八種天女,手持各種供物,住於四方四隅,觀想依次分別供之,先四方後四隅。

嬉女白色,兩手各持五股杵,置於胯際,頭向右斜,觀想於東方空中供之。

鬘女黃色,手持寶鬘,觀想於南方空中供之。

歌女粉紅色,手持琵琶,五股杵莊嚴,觀想於西方空中供之。

舞女頭面與足白色,頸與上身粉紅色,腰與兩臂淺藍色,兩大腿淺黃色,兩手各持三股杵,右置於頂,左置於胯,手舞足蹈,觀想於北方空中供之。

華女白色,左手持花籃,寶杵為飾,右手散花,觀想於東南空中供之。

香女黃色,右手持寶香爐,左手期克印,觀想於西南空中供之。

燈女粉紅色,右手期克印,以擎寶燈,置於左肩,左手期克印,置於心間,觀想於西北空中供之。

塗女雜色,左手持螺,寶杵為飾,中滿塗香,置於心間,右手塗灑,觀想於東北空中供之。

八種天女貌美嬝嫋,明眸善笑,十六妙齡,能解人意,如是觀想而為供獻。

日、月、眾寶傘、尊勝幢、

日輪體是火精,圓形,周圍五十一由旬,高五由旬半少一由旬之十八分一,放熱光照十方界,能除一切昏暗,內有金牆寶街,日天子宮寶殿寶閣,觀想於東方供之。

月輪體是水精,圓形,周圍五十由旬,高如日輪,放清涼光照十方界,能除薄暗,內有金牆寶街,月天子宮,寶殿寶閣,觀想於西方供之。

眾寶傘,諸寶所成,柄為寶石,頂為毘琉璃,天物妙衣為傘,白色,上有千輻金輪,珍珠寶石鑽石子母綠毘琉璃諸寶瓔珞,交相垂綴,觀想於南方供之。

尊勝幢天物妙衣所成,白色,寶石為柄,牟尼寶為頂形似彎月,上置三鈷金剛杵,周圍綴多數寶鈴,風吹鈴響,聲音可愛,三縷飄帶,三獸莊嚴,觀想於北方供之。

其中人天圓滿富樂、無不具足。

誦時,觀想一切人天富樂,五欲塵境,八寶八珍八吉祥等,悉皆充滿,須彌山等各各堆上,各有蓮花盛開,二十五莖,一一臍上有普賢菩薩,合掌捧寶,寶上復有蓮花為二十五莖,一一臍上復有普賢菩薩,合掌捧寶,如是重重無盡,遍滿虛空,所有供品俱是自他一切有情三世善根之所化現。

以此奉獻根本傳承諸勝恩師、總集三世歸處為體、有恩本師善慧能仁大金剛持諸天眷屬、為利眾生願哀納受、又願受已、以大悲心加持自他一切有情。

此段綴語,隨修各法而有不同,於求法時或報恩時,或修各本尊法各有更易,本文為供上師之所通用,如於他處則應依法變更。

香塗地基妙花敷 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土以奉獻 眾生咸受清淨剎

本偈為七堆曼陀羅,最為通用,修加行十萬曼陀羅者,即誦此偈十萬,修時,每座首末各誦三十七堆曼陀羅全文三遍,中間僅誦此偈,隨誦隨供,記數至十萬遍為度。

本偈之義,即謂以芬馥之香塗金剛地基,以種種妙花敷其上,外有鐵圍山環繞,內有須彌山四大洲並以日月為瓔珞而嚴飾之,觀此即是佛師所受用之清淨佛土,以心觀想而為供獻,以此功德迴向眾生,願諸眾生離諸有漏塵垢,咸得受用清淨剎土。

自他身語意 資糧三世福 微妙寶壇輪 普賢供養聚
心持供上師 本尊及三寶 唯願哀納受 加持自他等

供曼陀羅偈本有多種,隨修各法而有差別,此偈為最通用,若於求法或報恩時,則加誦他偈,別處詳知,茲不具述。

伊當、菇茹、惹那曼札拉、岡、尼耶達耶彌。

誦時,觀想上師等一切救處歡喜納受,受已,賜予身語意三門加持,入於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相續之中,功德倍增,心生歡喜。

如是誦已,將曼陀羅向內收之,繼續再供。

此咒之義,謂以此量等虛空之曼陀羅供獻於三寶總體之上師。

於此供獻曼陀羅之後,樂廣修者,則可加修三大事之祈禱。

敬禮皈依上師三寶、唯願加持我內相續、我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一切倒心、祈加持速滅。從恭敬善知識起、乃至通達二種真實、一切不顛倒心、祈加持速生。一切內外秘密違緣障礙、祈加持速疾息滅。誦三遍

誦時,務要心文契合,以猛利欲樂而為祈請,佛師慈悲,定獲加持,除諸障礙,不可徒事口誦是為至要。此述記中,須彌四洲量度,由旬數字,以及天女色相等等,與他經論或有差異,即他經論於此亦各不同。 上師依據藏本開示,依教記錄,閱者鑒焉。

                     述者謹識


三、 紅教三身曼達法

講解:陳上師
筆錄:李坤育
校訂:林鈺堂


學佛行者應當先修廣大供養,以供養上師三寶金剛護法,求其加被護持,免除魔難障礙,早證成就。然而世間之供品,究竟是屬下劣粗濁,不足以表示尊敬無上三寶之意,所以應該修此供養曼達法。普通顯教行者積集資糧加行需積一大阿僧祇劫之功德,然而密乘行者卻可透過供養曼達之方法於其一生中完成。

供養曼達法有傳統的普通曼達,紅教不共三身曼達和瑜伽士陳氏的紅教不共三身曼達供養法。

普通曼達是傳統各密乘宗派如黃教、紅教、白教等通用的,是根據印度傳統的方法。修時所需的時間比下面兩種曼達為快,修得好可獲證如毘沙門天王之福報功德,晉階佛位,便可加速完成。普通曼達之所以能獲證如毘沙門天王之功德。是因為此法觀想四天下所有的須彌山,日月,四大部洲,七珍八寶等物,悉盡供養;一一化現如雲如海,重重無盡,勝妙特殊,清淨莊嚴之緣故。

紅教不共三身曼達是紅教特有的,普通曼達只能有如毘沙門天王〈 財神〉之功德福報,然而紅教的三身曼達,兼顧法、報、化三身,全部都觀想供養,功德福報更非普通曼達可比,因為法、報、化三身的供養為因,也造就了法、報、化三身成就功德之果,這是紅教特別殊勝的供養法。現在很多黃教的弟子都曉得有三身曼達,只是他們不願意學,存有派別之成見,是十分可惜的事情。因為要觀想和放三層供養的關係,這個三身曼達所修的時間要比上面的普通曼達法為久。

至於陳氏的三身曼達是與上述的三身曼達一樣,所不同的是此法特別補充報身佛裡空行母的供養,和供養三身之供品略為不一樣,可以說是比較貴重的物品,因為空行母能加速行者的成就,所以不應忽視對她們的供養。同時此法除了如普通的三身曼達放米和金塊之外,還加放其他有實際幫助加持觀想緣起的物品,如各國錢幣,地球儀,各類金飾,阿月渾子〈 pistachio nuts〉等。此法所需的時間約等於普通三身曼達的三、四倍。

修四加行供養曼達法,應該修滿十萬遍為基礎。修此十萬遍的行者可於普通曼達和紅教不共三身曼達二法中選其一法去修。當然是能修三身曼達為最好,理由正如前面所述一樣,玆列出三種曼達的供養法如下:

一、普通曼達 見根本部此法。
二、紅教不共三身曼達

此法是很珍貴的修法,行者宜用心學習,加以珍惜。本法是諾那上師與貢噶上師傳的。

三身曼達盤有三層,加底層盤為四層,頂部尖端為摩尼寶標誌。曼達盤的質料以黃金為佳,銀為次之,銅的亦可。也可以用銅的鍍金或鍍銀。每層之曼達盤都雕刻有七珍八寶等圖案。供法是趺坐地上,放置二尺寬之布在竹箕上,放米量約三層曼達之量,另置小盒米在行者右邊,先兩手握米少許,〈表示不空〉以左手握底層曼達盤〈底部有邊的向下如覆蓋之勢〉,一邊唸誦「嗡沙瑪雅,啊沙瑪雅,吽沙瑪雅」〈意思是身的戒,語的戒,意的戒〉,以右手手腕貼曼達盤向右旋〈順時鐘方向〉拂拭三匝,同時口誦百字明一遍,觀想我及眾生三業俱得清淨。次用右腕貼曼達面向左旋〈逆時鐘方向〉拂拭三匝,觀想諸佛三身功德智慧之種子,我與眾生皆能獲得,宗喀巴上師曾說:「把手腕磨破了,我才開悟的」。把右手的米撒在盤上,同時念「嗡、班札布彌、阿、吽。」觀成金剛地基。然後把第一層的曼達圓環放於盤上,同時念「嗡、班札拉卡、阿、吽。」觀為鐵圍山,表戒律之牆。跟著放金幣一塊,再加米填滿。同時一面觀想唸誦讚詞:

三千世界百億剎  七寶人天富饒滿
我身受用悉供獻  願得轉法輪王位

這是供化身的。如特別想求某一件事情,可把曼達的雕刻每一層都對準自己,加重觀想,如想求法,可把法輪對準自己。如想求吉祥,把吉祥草的雕刻對準自己,餘此類推。再來是放第二層曼達在第一層之上,放置金幣一塊,把米填滿,同時觀想唸誦讚詞:

無上大樂密嚴剎  具五決定五智聚
供養雲聚難思議  由供獲報剎受用

這是供養報身的。接著放置第三層于第二層之上,放金幣一塊,把米填滿,同時觀想唸誦讚詞:

現有清淨童瓶身  莊嚴悲心無滅性
持身明點清淨剎  由供願住法身界

然後放尖頂之摩尼寶於頂上,右手仍握米少許,雙手往上捧舉,這是供養法身的。每次捧起供養時,觀想一個曼達變成五個曼達,五個曼達又變成廿五個,直至充滿法界。如圖:

放下曼達時,則觀全法界之曼達又合為一個。

以上是算供養一遍。然後把米與曼達盤由外往懷裡之竹箕傾倒,重新如法再供。應注意供了第一次後,以後所供的,用懷中竹箕之舊米填每層之曼達時,差不多滿之時候,便從右邊的盒子中拿少許米添置其上,表示舊有的福德加上新添的福德,源源不絕。

行者如修滿這個紅教不共三身曼達的供養十萬遍其功德福報是不可思議的。

三、陳氏不共三身曼達

此法原則同前,但供品的內容不只是用米和金幣,還加上全世界各國不同的錢幣,破壞佛法,酷害人民的共產國家之錢幣,則不可供。願眾生和所有修行人都能衣食住無缺,修行資糧具足,還有加上小小的地球儀,表全法界之供養。〈地球儀要保持清潔約每二星期洗一次〉。同時為了使空行母、天女與龍女歡喜,要加供各種莊嚴之金飾、玉器、金鍊、耳環、阿月渾子〈pistachio nuts〉。本法供一遍約需十五到二十分鐘之時間,所以如不能每天供,可於初十供蓮師,十五供本尊,廿五供空行,廿九供護法。

供此曼達,因為供品繁多過重,恐單手拿盤不方便,同時放金鍊飾物時需要兩手,所以先把基層的曼達盆放在一上覆黃布的圓形容器內,然後置穩在板【木凳】上,把三層的曼達全部添滿,才雙手拿起往上捧舉。放置供品於每一層曼達時,一面還是觀想唸誦三身曼達讚詞。開始時左手握米拿曼達盤底層,右手腕貼曼達右旋三匝,口誦百字明等均如前述之三身曼達一樣。

各國之錢幣、金幣,可放置第一層、二層和三層。小地球儀放置第一層之中央。每層均宜以米填滿,每次也要加新米在上,表示新的功德福報供養源源不絕。

雕有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玉器、金飾的顏色與放的方向位置宜與五方佛配合,白的在東方〈靠近行者〉,黃的在南方〈佛之右方〉,紅的在西方〈靠近佛〉,綠的在北方〈左方〉,藍的在中央。壽〈東方〉福〈南方〉喜、愛〈西方〉、祿〈北方〉。

   

耳環一對對的前後左右對放,掛在二層曼達的邊緣。項鍊宜掛於二層,往下整齊的垂直下來,墜子顏色須與五方佛的位置配合,如上所述。以莊嚴各報身佛之空行母、天女、龍女等眷屬,令彼歡喜,協助行者早證成就。阿月渾子也是放第二層,因為是供空行母之食物。供完一遍後,如要再供,拆曼達的時候,宜注意不要全部往竹箕上傾倒,因為金鍊子和耳環等會糾纏在一起不好解開。故此要一件一件拿起,把錢幣放一盒中,玉器戒子等放另一盒中,另金鍊子平舖在板上排列好,以便供時好拿,不致浪費時間拆解,然後再把米倒置在竹箕中,重新再修供養。

最後一遍供養完畢後,不要拆解,可放置佛案前,以後每天加放少許新米,添一些新的阿月渾子,雙手拿起捧舉右旋轉身一週,同時觀想唸誦三身曼達讚詞一遍,再放回原位,也是一種簡單的供養法,觀想得好,功德是同樣的。

 吉祥圓滿。  


 參考書目之說明

以下阿拉伯數字皆代表參考書目中該數後所列之法本。

甲一、本文及附錄所引資料之出處

  1. 甲二,乙一,丙一採自11。
  2. 甲三,乙三內之懺罪四力採自11。
  3. 甲三,乙四內之七供曼達四句偈採自2。
  4. 甲三,乙四內之三身曼達偈採自3〈2〉。
  5. 附錄一之藏文採自1。
  6. 附錄二採自2。
  7. 附錄三即3〈2〉。

甲二、參考書目之簡介

  1. 包含四加行者
    紅教:10、11、12、20及21。
    10是根據1而改編成紅教之法本。
    11,12,20及21都是大圓滿隆欽寧梯(Long-Chen Nying-thifg,義為廣大心要)前行之引導。20有智悲光尊者(又稱持明無畏洲,Jig-me Ling-pa)原著之藏文念誦儀軌。20及21皆有此軌之英譯,但次第略異。20包含扼要之解說。21則依據巴祖仁波卿之筆錄而講述,頗詳。(智悲光尊者口傳賈唯紐古,彼再口傳巴祖仁波卿。)11為根桑祖師依據巴祖筆錄而講授之筆記。12則為巴祖筆錄引導文之漢譯。11及12皆無此前行之念誦儀軌。11較12簡潔順暢。

    白教:17、18及19。
    19詳釋白教之前行,惜乎未附儀軌本文。
    17為伽魯上師之講解。
    18極簡。其作者第九代大寶法王為現行白教前行儀軌之作者。

    黃教:1及2。
    此二法本皆頗詳。

    陳師教授:14〈1〉及3。
    14〈1〉題及參閱15。
    3〈1〉根本上即1,只略加批示及增補。3〈2〉則補 3〈1〉之不足。

  2. 個別加行之特別參考

    四皈依:紅教皈依境──10、11及21。
    白教皈依境──17及19。
    黃教皈依境──1及2。

    大禮拜:15及4〈4〉。
    百字明:4〈1〉,4〈2〉及4〈5〉。
    百字明釋義──6、8、14〈1〉、14〈3〉,及21。
    供曼達:16。
    三十七供詳釋及圖示──2及19。
    三身曼達法──3〈2〉及4〈6〉。
    上師瑜伽法:7,9及21。

  3. 本文特別段落之參考
    甲二,乙二,丙二──13。
    甲二,乙二,丙三──14〈1〉。
    甲二,乙二,丙六──4〈3〉,5,6,7,14〈2〉及14〈3〉。

甲三、閱讀之推薦

中文:3〈 或1〉及11。
英文:21,19,17及14〈1〉。
以上所列為最要者。此等閱後再讀拙作可充分了解此篇之題要功能。
5,6,7,14〈2〉及14〈3〉均為儀軌附說明。此等修法位於加行之後,乃屬正行。敝意以為初修若能先對下一步之功課有些瞭解,再回顧前行,可對前行有更深的認識,所以把他們列出。有意深研之行者,於修加行之暇宜玩味之。


答孫一居士問

修百字明時,先觀好頂上金剛薩埵,然後開始持咒。持咒時,觀金剛薩埵父母心中咒輪轉動,出生甘露,降下灌己,清除罪垢,罪垢下降,為閻王享用。繼續持咒,觀想甘露不斷下來,漸漸充滿全身,全身轉淨。到了要結束修法時,則停止持咒,而觀地洞合起,一切化光入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化光入己。

所以修一座時是分三段─前、中、末。前末都只觀想,中間則邊持咒邊觀想。中間持咒一遍又一遍連續不斷,而所觀甘露下降及罪垢出體也是繼續不斷。


一、緣起

南加州黃文珍居士、張家裕女居士伉儷於去年十二月來信,要我在今年一月初,他們北上領伽魯上師所賜紅觀音大灌頂時,利用早上法會開始之前,為他們講解佛壇布置的原則並示範四加行的修法。我就開始研讀有關的法本,以便能提供詳實的說明。因此去年十二月中旬寫了「佛壇陳設簡說」。這篇報告已複印分贈各方大德與佛友。今年年初他們來時,我已讀完此篇之參考資料,就為他們講解及示範。黃居士並帶來錄影設備將之錄成電視片,並已轉錄成 VHS 及 Beta 兩型各兩套送我,以便有興趣的佛友可借去複製自存。現在我繼續完成此篇報告,希望對初修的佛友有點幫助。

二、感謝

  1. 傳承恩澤:感謝佛法歷代祖師聖眾,特別是本文所依諸法本之作者、錄者、編者、譯者及流通者。
  2. 資料來源:密乘法海及陳師英文著作皆是沈家楨老居士所賜。
    四加行法觀行述記是陳志雄、江美玲師兄、嫂借閱的。密乘法藏初級教授內之紅教三身曼達法是李坤育師兄筆錄的。李師兄並曾寄來菲律賓白教中心所印行之四加行講義。此件雖未列入參考書目,余已拜讀。
    曲肱齋叢書是李振亞居士及楠竺居士所賜。
    吳上師所編之四加行儀軌是楊法洪師兄所賜的。
    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前行次第法及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都是台灣孫一居士寄贈的。
    外內密戒律手冊是上日下常大法師所賜。
    其餘英文法本是用陳志雄伉儷及黃文珍伉儷贈金請購的。
  3. 本文校閱:本文稿成,適逢陳師由馬來西亞及台灣講經歸來,即題請校閱,並依其指示修訂原稿,謹此謝恩。
  4. 流通功德:本文稿長,本不擬印多份流通。適逢沈重光居士購贈火供、煙供及龍王寶瓶皆需用之金箔,並囑余以原備購金箔之款轉用於其他法務上。因此得以將之交印局複印四十份,並郵寄各方大德及佛友。謹此鳴謝。


迴 向

願文代迴向文

一、願具德 上師長住世,已辭世者早降誕。
二、願人類邪說暴行早日停止,佛法弘揚無礙。
三、願我及眾生精勤佛道,即生即身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四、願我及眾生慈悲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五、願我及眾生智慧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三日


第三篇、金剛亥母事理行證分格儀軌

校訂補跋

陳師賜下台灣張世宗居士賜寄之二法本︰

1、金剛上師根桑澤程仁波卿傳授,嚴定法師譯編;大圓滿廣大心要前行念誦能顯遍智妙道儀軌。

2、具德朱那逞哇尊者所著,金剛上師貢噶法獅子呼圖克圖傳授,釋滿空譯;金剛亥母生起圓滿二次第略軌。恰為本書第二、三篇之參考教授,並已依之作極小之修訂。


                     鈺堂謹誌
                     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


迴 向

一、願具德上師長住世,已辭世者早降誕。
二、願人類邪說暴行早日停止,佛法弘揚無礙。
三、願我及眾生精勤佛道,即生即身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四、願我及眾生慈悲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五、願我及眾生智慧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感謝助成本書之佛友眾。
感謝洪國聲居士之電腦排版。


密乘初階

非賣品
歡迎助印

編訂:林鈺堂博士
初版:一九八七年九月文殊印經會 敬印一千冊
二版:一九八九年九月金法印經會 敬印二千冊
三版:一九九七年元月 敬印一千五百冊
四版:二○一三年二月


有版權:歡迎印贈流通,但請先徵得同意。


[Home][Back to list][The First Steps of Vajray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