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弟子提問

MP3

簡繁轉換 - 繁體

開示及校對:林鈺堂上師
錄音與初校:弟子疾呼 筆錄:弟子通密
二○一七年六月十二日 講於北京

 

 

2017大陸弘法開示題目提議

問一、 慧純提問: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什麼不一樣?他的世界是怎樣的?開悟之後,還會退轉嗎?
問二、 本凈提問:
〈覺林菩薩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傳說能破地獄!想請上師開示:「一切唯心造」,生活中如何修?或生活中如何修「一切唯心造」?
問三、 彌恩提問:
上師現在駐世,可以為眾生做服務,帶領弟子們修行。弟子們祈請上師長久住世,願上師法體安康,永轉法輪。可是,上師畢竟年紀大了,總有離世的那一天;上師一旦走了,誰能挑起普賢王如來法脈這個重擔?火供、獻瓶、超幽、祈禱、領眾修行,誰能做?上師不在了,弟子該怎麼辦?
問四、 藥恩提問:
如何堅固自己的菩提心而不忘失?
如何才能更好地與 上師相應,獲得源源不斷的加持?
如何真切地領會「無常」,使之變為修行的動力?
這是藥恩的解釋:這些不單為自己提,希望眾生收益,從基礎的修心開始。最後一個題目是因為,我每天都看到苦難的人,知道他們的煩惱;但是,總覺得與己無關,或者並不能把這份對於「無常」的感悟,化為修行的動力,所以想請上師指點。另外就是,現在很多人生活條件不錯,慢慢變得「溫水煮青蛙」了。
問五、 曉艷提問:
「加行」的重要性。請上師佛講講當初是如何修「加行」的,對弟子眾的要求和期許。
請上師佛能否分享一些曾經與陳祖師在一起時的事蹟,或者能否給大家講講陳祖師閉關和弘法的事蹟?

問一: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什麼不一樣?他的世界是怎樣的?開悟之後,還會退轉嗎?

上師:好,沒關係。好,都好了嗎?開始了,呵。頭一個是慧純的問題呃,她說,「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什麼不一樣?」呵。現在就是說,她講——她問的開悟的話,當然是講我們佛法嘍。那,當然是不一樣嘍,不一樣;不然的話,修行幹什麼呢?呵。所以,這裡應該的重點,她是要說,如果開悟,那麼,他不一樣在哪裡啊?呵。那麼,這個不一樣的地方呢,我覺得最基本你要看到的,就是說——執著多少啊。普通的人,你遇到什麼事情,你覺得——他都、都有他的想法、主張,什麼,很重的啦。就是說,好像,你不是跟他一樣,他——就跟你爭起來呀;就什麼事,不照他做,他不高興啊、他會怎麼樣。可是,如果是有這方面瞭解了,這一方面應該是清淡的,就是說,不會、不會那麼介意的,不會——你就可以體會那種、那種味道。我覺得從我們普通的觀點來講,就應該是這、這一點的不一樣。

但是,內在的不一樣呢,就是說,他心呢,應該都是——不是在想世間個人的問題嘍,他想的是這個所有眾生一般的問題,呵。然後,他、他處理的態度,是說——怎麼樣結佛緣的,這樣的處理;而不是說,我跟你怎麼樣、我跟你怎麼樣,呵,那樣的處理。所以,這樣簡單講,就可以了;因為真、真正開悟、什麼,那裡面深的,你也講不完嘛。就先知道一個說,從普通人來講,你應該是可以體會有這種不同,呵。

然後,「他的世界是怎樣的?」其實,最主要就是說,像《金剛經》講的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吶。就是說,他也不是沒有、沒有、沒有想法,沒有作為。那個「生其心」,就是表示有、有作為,有、有這一些,可是,「應無所住」——重點在這一點。就是說,沒有一個說,好像說——一般都是說,我有個想法,我要怎麼樣子的;他是過著隨緣的生活嘍,呵。你看釋迦牟尼佛,祂想要弘法,可是,祂也是到處去走嘛;有沒有?也沒有說,我非渡這個不可、我非渡那個不可,呵。

那麼,「開悟之後,還會退轉嗎?」這個東西是這樣子嘍,就是說,你一個人,從——因為你有很多妄想、執著嘛,你從某一、某一個妄想、執著出來,也算是一種開悟嘛——忽然醒過來一點嘛。可是,醒的程度不一樣啊;這個醒了,還、還有別的,夢還在啊;有沒有?所以,從這樣來講的話,就是說,如果不是——很大的覺醒,是有可能有時候,又、又、又——不迷這個了,又迷別的了;這種當然是有、有可能啊。可是,就是說,如果你說,有沒有可能不退轉?那個——照佛法講的話,它就是——羅漢以上,就是不退轉;就是說,他不可能再、再跟你一般,一樣輪迴嘍,呵。所以,這個回答就這樣就可以了,呵。

問二:〈覺林菩薩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傳說能破地獄!想請上師開示:「一切唯心造」,生活中如何修?或生活中如何修「一切唯心造」?

上師:那,本淨的問,他是說,〈覺林菩薩偈〉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他說,據說,根據這個偈呢,連地獄都可以破;就是說,地獄的困、困苦,你都可以從裡面出來了,呵。那麼,頭一句它是講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就是說,你想要瞭解佛到底是什麼?因為三世一、三世一切佛,它基本上應該成——都是一樣,就是說——完全圓滿的覺悟啊,呵。那,它、它說,你如果要瞭解它呢,就是要觀法界性;就是說,所有的一切,它的本性,基本上是什麼?就是說,要——應該要瞭解「空性」的意思呃。但是,它下面這一句,「一切唯心造」這一個呢,你不能再回到我們平常說,噢,心是心,物是物,這種對立觀念的心、物。如果以這個去解,當然就不對了,因為它是「觀法界性」啊!法界的話,是任何東西,也包括心、也包括物,什麼,共有的;那,共有的,怎麼會是這個只有偏心偏物這種——一部分的、的、的體性?不是的。

所以,這裡面,唯一要瞭解這種,噢,瞭解的是說,這個「一切唯心造」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平常說,心理上的;那、那,怎麼可能咧?我天天想錢,也沒有錢吶!對不對?這明明是句謊話嘛。所以,要瞭解這裡所謂的「一切唯心造」,是說什麼?就是說,這個——你如果瞭解「一切其實都是一體」的「空性」的話呢,那麼,接著,你這一生如何行止呢,其實,就看說你採取怎麼樣的心態、怎麼樣的作為了;這樣來想。這樣來想的話呢,就比較接、接近這個——就是說,不會離開原來說「應觀法界性」,這個意思。

那,這裡面,「一切唯心造」呢,你就要瞭解說,噢,你這一生,這——所——不只是你呃,任何的,它一切呢,它的因果在哪裡?呵;它的一切,因果到底在哪裡?有沒有?它的這個因緣,呵,是、是這個——你的起心動念的這一些因緣,來決定這一切的——所有的一切,你怎麼想,你怎麼樣處、處理,還是決定在你嘛。你如果這樣想的話,哦,那就——變成真的有用了;為什麼?就是說,我們瞭解一切本性是一樣;這本性——既然、既然心、物、什麼,都可以一樣的話,就是說,它本、本身只有空性;就是說,沒有一定的性質的。沒有一定性質,從這個裡面,我們要來怎麼樣決定我們這一生?這個「唯心造」啊,呵。

那麼,你就想說,我、我要在這個世間,我可以造個淨土嘛。你有這種想法的話,即使地獄裡,你都可以出來;為什麼?像說我們在五濁惡世啊,你要是被眼前這一些,把你限制住——你都在整天搞——這裡面,認為好的;那,你當然是就被它綁住了嘛。可是,我現在完全從這個「空性」這邊來了,我、我想到的只是說,哦,我要怎麼樣使這裡變一個淨土。那,唯一的就是,每一個人,我去幫他瞭解「空性」,讓他也可以得解脫。那麼,剩下來,大家呢,合作來做什麼?幫更多的人,呵呵,瞭解「空性」,都得解脫;這、這個——這種「一切唯心造」。就是說,你瞭解了以後,你的一生過的,就不再是世間的生活了,呵。

所以,他說,生活中如何修成?如何修這個「一切唯心造」?就是這樣,就是說,你要放得下眼前的這一些差別呢,以後想的,都是這個心裡瞭解的這個佛的淨土——一切是純粹的、一切是本來清淨的、一切沒有世間的這個對立的、的問題的,呵。那麼,換句話說,就是——剩下的事情,就是弘揚佛法、修行佛法;這樣子,呵。

那麼,像這樣提問題,都是好啦;因為——就是說,平常我們想得不夠深入,或者瞭解不夠對,那麼,你遇到一些話,在那裡有、有困惑嘛。可是,這樣一、一提出問題來,解釋明白了,哦,不但困惑沒有了,而且得好處了,就知道這、這一句話,怎麼樣可以幫——指導我們、幫助我們,呵。

問三: 上師現在駐世,可以為眾生做服務,帶領弟子們修行。弟子們祈請上師長久住世,願上師法體安康,永轉法輪。可是,上師畢竟年紀大了,總有離世的那一天;上師一旦走了,誰能挑起普賢王如來法脈這個重擔?火供、獻瓶、超幽、祈禱、領眾修行,誰能做?上師不在了,弟子該怎麼辦?

再來,彌恩的提議,他是說,「上師現在駐世,可以為眾生做服務,帶領弟子們修行。弟子們祈請上師長久住世,願上師法體安康,永轉法輪。可是,上師畢竟年紀大了,總有離世的那一天;上師一旦走了,誰能挑起普賢王如來法脈這個重擔?」呵。像這個的話,這種——有的人會說,哎喲,這個忌諱的,你為什麼要問啊?不吉祥;不對的。我們佛法基本的態度,就是——面對人生有苦、有問題,然後,我們知道怎麼處理;這才是佛法。你又回到世間一套,噢,這個不能講,誰——那、那,怎麼辦?當然可以講;講是表示對這個佛法的關心嘛,說——正法將來怎麼辦咧?呵。那,「將來怎麼辦」這個呢,他、他的問題是說,「誰能挑起這個重擔?」,這個問題在哪裡呢?就是說,頭一個就是說,沒有必要去講;為什麼沒有必要去講?因為,你看陳祖師吧;陳祖師,到他要走前一個月,我們去銀行嘛,那,那個——他、他有點東西放保險箱;其實,他保險箱放什麼東西呀?什麼都不是,只是,啊——他的哪一本、哪一本書啊?《恩海遙波集》,還是哪一本的那個——他那個原稿啊,他原稿放在那裡而已,呵呵,不是有別的東西的,呵。

那、那個、那個人,當時就說,誒——他那個時候,本來只有——簽名只有他自己嘛;那個、那個管理員跟他講說,這樣的話,你一走——他(管理員)看他老了嘛——他說,你一走,這個就——沒有人可以動的;當場他就叫我加名字進去了。加了以後,回到他住的地方,他就說,你、你去——我、我想怎麼樣、怎麼樣,你去擬一個遺囑,呵;這樣子。所以,他走前一個月,他自己提這個事情呃。然後,他遺囑裡面的,你如果真地懂得看的話,很明顯,就是說,交代給我嘛。誒,雖然有正式法院的那個遺囑呢,誒,師父走了以後,還是各行其是啊。(師笑)

所以,這個東西的意思,就是說,即使我、我說,我認為誰可以怎麼樣、怎麼樣,哦,還是不表示就怎麼樣。但是呢,雖然是這樣呢,誒,我,(師父)走了,我在做呢,還是有人就是會找我;為什麼?那些人就是,像我後來會——一九九四年,會去馬來西亞開始去弘法、什麼,找我的那個人,叫——那時候還不是皈依的呢——後來皈依了,現在叫「空慧」這個弟子啊,他是從陳上師的時候,就認識的。那,他後來,他找陳祖師,啊——請他去馬來西亞啊;啊,寶瓶、火供,什麼、什麼,都是我代回的嘛,他就知道師父身邊真正是誰嘛。喔,像這樣的人呢,師父走了,他還是找我啊。然後,到後來,他就找我去馬來西亞,他又皈依了,什麼、什麼、什麼。就是說,有的人呢,他就知道說,該找誰;啊,有的人呢,他就、就自己走了,呵。陳祖師那時候,有個——黃百肋,那是個智利人——當然都是美國人嘍,哦,他到現在,也還在幫忙啊,呵。所以,就是說,你要知道,就是說,這一些,不是我們說,先講了什麼,就一定怎麼樣;不講呢,人家也是會有人知道該怎麼做的(師笑)。因為,到時候很明顯嘛,是誰在做嘛;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而已,呵。

那麼,說「火供、獻瓶、超幽、祈禱、領眾修行,誰能做?」你就看到時候誰能做,你就知道了,呵呵呵,就不、不是現在講;現在講,也不好,好像是說,偏袒,什麼、什麼、什麼。它是自然發展的,到時候就——明明就是這樣嘍;你認為接得下,就接,就是那個人;你認為接不下,他自然會走掉的,呵,嗯。

所以,至於說「上師不在,弟子該怎麼辦吶?」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即使上師在,你不努力,也是沒有用,呵。所以,重點是在說,不管上師在不在,你重點是——上師整天跟你講的,也不是說你要跟上師怎麼樣嘛,講的是法而已呀;對不對?法理你通了沒有?你是不是——你看,平常這樣在問答,我都是講得馬上你就知道說,你為什麼處理會不圓滿?就是因為佛法本身你還沒通達嘛;通達的話,你就是要能應用嘍;應用的時候,就佛法上來看,沒問題嘛;有沒有?那就叫「通達」了。就是,你遇到事情,你知道——我的原則——處理原則是什麼。

像他昨天提那個說,為什麼會有自殘的念頭?我說,哦,可能就是冤親債主嘍;他說,哦,對了。那,為什麼冤親債主會惹他?因為當年他處理一個事情的時候,他的態度是世間對立的,他不是佛法的想法。所以,這樣一講,你看,我就是——通達的人,就是說,什麼事情遇到,我說,佛法上來想,怎麼做;我不是世間心態想,怎麼做——佛法只有幫、幫大家嘛。我們所以能夠——冤親債主、什麼問題,祈禱有用,是因為我是幫他把冤親債主超渡走啊。他(冤親債主)沒問題,他還——他就不搗蛋;不搗蛋,你還有問題嗎?啊,你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眼前擋一下,沒有用的啦!他、他不、他不放過,誒。所以,佛法都是講究說,根本解決;就是,都要大家都超——解脫嘛,就沒事了,呵。

所以,比方說,喔,重點就是學會說,不要只是說順的時候,我怎麼——逆的時候,我怎麼辦?逆的時候,是這樣子,就是說,不可能勉強別人嘛;世界你哪能改得了?對不對?喔,你、你勸他,勸不來的時候,就是你——利用這個,反過來修自己嘍;就是你自己放、放「我執」嘛,都是這樣。就是你只要懂得這一些,你就是——等於說,某種意義上通達佛法;就是說,生活裡,你用得上了嘛;這不再只是一些空洞理論了嘛;有沒有?呵。所以,現在重點就是——上師不在,照樣修行嘛;因為我們靠的是——瞭解了佛法,要修——佛法真的可以把我們帶到解脫的路,幫眾生也解脫嘛,呵。上師在,啊,也是重點在這裡啊!你不修的話,師父在,又怎麼樣咧?讓你臨時抱抱佛腳,也沒有什麼意思;重點還是要你自己解脫嘛,呵。

問四:如何堅固自己的菩提心而不忘失?
如何才能更好地與 上師相應,獲得源源不斷的加持?
如何真切地領會「無常」,使之變為修行的動力?

那現在,藥恩的建議是說,「如何堅固自己菩提心而不忘失啦?」呵。這種東西呵,我平常——現在如果皈依的,我就——皈依,一皈依完,就會傳一個「嗡媽尼悲咪吽」,就教他說,「菩提心」是我們整個佛法的根本,你的發心啊、你的目標啊,嗯,你都應該是在那裡嘛,呵,嗯。那,但是,至於怎麼樣堅固呢?這個地方就是——看你對「無常」瞭解夠、夠不夠啊?因為,平常一般都是放不下、放不下;這個也放不下,那個放不下。那,佛法就是推成第二個,噢,第三、第……就、就、就——生活裡也不容易維持,也容易放掉了;有沒有?就是說,你什麼時候瞭解說,真的一切無常,隨時可以變得很厲害;那,在這裡面,你到底到時候真正能靠的是什麼?你如果不、不照顧你自己心地這一點清明,你到時候只有更亂的。啊,你要、你要是這個好呢,即使那個天變地覆呢,你還是容、容易度過的——要反過來這樣想。而且,這個不是一個小事,因為——也不是只是為我們自己清明在努力嘛;你要是佛法上有個結果,你可以幫別人的;這才是真正大的地方嘍,呵。

所以,一方面就是「無常」,一方面就是——常常看開啦。一般都是——迷啊,以為說,我只要這樣子、怎麼樣;等我怎麼樣了,再怎麼樣……。哎喲,誰知道會怎麼樣?然後,你抓的這些,可以忽然就變成沒有用的。所以就是說,明——也知道煩惱,可是,都、都放不下;就是這樣,呵。就是說,還一點,就是說,很難相信說,真的可以不管,還、還是可以過日子——就很難吶。所以,上師在的一個好處,唯一的就是說,讓你看到說,真的有人就是這樣子過了一輩子;有沒有?你一直放不下的,都是想說,那怎麼辦?那怎麼辦?不管生活,那怎麼辦?可是,有人就是不管,還是活過來了嘛,也沒有餓過啊;有沒有?呵。就是這樣、這樣子。

然後說,「如何才能更好地與上師相應,獲得源源不斷的加持?」我覺得這裡面只有靠你自己的菩提心越來越大;因為你——所有的我的經驗,人——這一些人都來來去去的;有沒有?來——有的說是皈依,見了面以後,再也不見了;有沒有?為什麼?因為他、他的出發點只是想說,哦,去看看啦;或者說,哦,覺得這個有用嘍,祈禱有用,加持嘍、得什麼嘍。噢,等過一陣子了,他想說,哎呀,也沒有不斷地發財,也沒有不斷地什麼;沒、沒利用價值了,不見嘍。所以,就是說,有——帶著世間心的,遲早都會散的。你真正會一直跟師父長遠的,是——你自己也只是為佛法啊,那,彼此在一起,師父也沒有圖謀,你也沒有圖謀;可是,大家做的,都覺得有意思。不然的話,你、你會覺得有意思嗎?無、無利可圖、無名可那個,也沒有人可以熱鬧,什麼都沒有,你怎麼樣長遠?只是靠佛法啦,呵。所以,這個地方重點就是說,你自己也是要變成這樣的人,那,你才跟師父會、會、會長遠嘍。

弟子:上師,有些人會問說,怎麼樣——怎樣的一個修行,才能夠跟上師修得相應?

上師:就是「菩提心」呐!上師——我——也沒有說,你要跟我怎麼樣啊;從來沒有跟你要求,要跟我怎麼樣。但是呢,你如果心是在佛法上說,噢,我們這個做這個事,喔,在佛法上有什麼意思;你這樣子的話,那麼,大家可以共事啊。因為我做的,都是法務嘛;法務你也來參加了,那,我們都瞭解說,這個的目的,就是說,使更多人瞭解啊,更多人得益呀,呵。那麼,在共事之中呢,更能體會什麼是「菩提心」了;還有,很多——什麼事情,該怎麼處理,才合佛法。師父哪有可能一時想到說,這個情況、那個情況,跟你講?不可能的。都是在身邊嘍,身邊,哦,現在某人來嘍,這個什麼問題了,啊,我們怎麼處理?這樣慢慢去瞭解說,哦,佛法運用在生活裡,是怎麼樣的,呵。

然後,師父也不可能說,什麼都想到啊;可是,你、你在身邊了,喔,我們大家這樣東談西談,哦,你幾天裡面,你忽然知道很多以前你怎麼樣讀書也讀不到的東西。喔,那一些東西呢,是師父生——一生的經驗嘛。一生的經驗,也沒有人整天背著說,我怎麼樣、我怎麼樣;哪、哪有人這樣過日子的?哦,可是,我們現在遇到什麼事了,哦,談的時候,就——自然會想起來,跟你說,哎呀,有過什麼事;就是這樣,有沒有?然後,你耳濡目染,你慢慢就知道,哦,真的在這個生——這一種佛法的生活裡,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沒有?

弟子: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緣,跟在師父身邊——共事啦。

上師:對呀、對呀。但……

弟子:那,平時的生活裡面的,自己的功課裡面,如何能夠修到說,跟上師相應?

上師:基本上還是說,你、你的發心,是菩提心,這一點。因為,沒有菩提心的話,你再念多上師、本——上師心咒、什麼,沒有用的了,呵,頭一點。就是說,你要搞清楚,師父不是在跟你搞個人關係的,這完全只是佛法。有了這樣瞭解以後,你持那個心咒、什麼,就、就有幫助了,呵。

但是,你也不必說,因為這樣講,你就是說,哦,我非只持上、上師心咒;不、不必的。比方說,我是選修專門念「阿彌陀佛」,你這時候只要瞭解說,誒,上師——心只是在佛法,所以,在佛法裡,他跟阿彌陀佛沒有分別啊。因為,阿彌陀佛要做的,他也都要做;他要做的呢,不會超出阿彌陀佛要做的事——他不會去做違背阿彌陀佛的事;這樣的意義上,上師跟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啊。你要是這樣瞭解的話,哦,你念「阿彌陀佛」,也是跟上師相應啊;不是說,只有上師心咒、上師手印,才是跟上師心——呵。你要瞭解,我們佛法都是藉這個法,要跟一切一體嘛;那麼,阿彌陀佛為什麼不能代表一切?當然可以嘛。所以,不但上師可以代表一切,誒,阿彌陀佛也可以代表一切——也包括上師嘛;就整個是這麼活的。所以,你不必去計較說,非怎麼法、非什麼;不是的。就——懂這些道理,堅信不移,堅持原來修法,就可以了。然後,我都是講先、先念佛,其實,意思就是說,光持一個咒,也可以嘛;就是,單——簡單的念誦,還有拜佛這一些,就是——因為又包括了運動嘛,呵。哦,你如果再加上「心氣合一的念法」的話,喔,又氣也修了一點。哦,開始先做這個,就好囉。你想做密宗,你——「加行」把它做滿囉,好囉;其他不用講,其他——後面就是說,你真地會面臨說,你人生的選擇了——我要怎麼樣做?我是不是真地完全投入?噢,你要是完全投入的,你更不用想囉,後面自然的因緣,佛、菩薩把你弄成往——替——在哪裡,替祂在做什麼事了;這樣子。

弟子:還一個問題就是,講到「菩提心」,在佛教裡面,都是講「菩提心」,可是,還是一個很籠統、模糊的一個概念,就是說,在平日生活裡,每個佛教徒都講——菩提心、菩提心;那,只是口頭上講,可是,在實際生活裡、實際的修行生活裡,如何去升起這個「菩提心」?如何發展「菩提心」?

上師:就是、就是我們平常講這個——「法界觀法」有用啦。就是說,你一開始修啊,你先想所有的佛、菩薩、所有的眾生一起做;這樣子。然後,做完,再想一次;就等於說,功德迴向一切。那麼,常常這樣子呢,是有用;為什麼?你好像說,發菩提心只是說,喔——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什麼,或者說,願一切眾生早日成佛。開始當然只是口號啦,就是念呐、念呐、念,可是,漸漸、漸漸,你遇到什麼事情,你——如果也同時想、想到這個的話,你就要放掉世間的顧慮,去往這邊想;這樣子慢慢轉過去了,哎。所以,就是說,生活裡,你、你說菩提心的話,你要想說——願一切眾生早日成佛;就是說,老是有這樣提醒、提醒,慢慢會轉變的,嗯。而且,自己心裡要真地說、願意說,私人的事,放得開、放得開;有沒有?不要被它綁得那麼厲害;放掉、放掉。

問五:「加行」的重要性。請上師佛講講當初是如何修「加行」的,對弟子眾的要求和期許。
請上師佛能否分享一些曾經與陳祖師在一起時的事蹟,或者能否給大家講講陳祖師閉關和弘法的事蹟?

然後,曉艷說,「加行」重要性了,呵。「加行」的話,是因為你、你要真地修行,是——不容易;為什麼?因為你、你都是——已經有、有一個「業網」綁住你嘛——你有一些業,呵,你有一些人際關係、什麼,誰都不讓你容易地說,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是不容易出來的,呵。那麼,佛法——密宗,它做這一些念「皈依」啊、大禮拜啊、〈百字明〉——〈百字明〉消業嘛,呵,增長福慧呀;然後,供曼達、什麼,就是要替你把你這個、這個人不得自在修行的這一些基本的業障,潛移——在不知不覺間,靠佛力把你消業,然後,培福啊。你想修行,誰來支持你啊?你怎麼樣可以完全不管生活,就修?都是不容易的。那麼,替你——做這一些,然後,當然,這裡面也包括磨掉「我執」囉。你那麼久要這樣單調地,然後,又不跟世間來往,就是斷絕了一些不好的因緣嘛,呵;這樣子,給你培養一個基礎。那麼,有這樣基礎,你後面比較有可能真地好好修起來,呵。你這一些基礎都沒有的話,你剛想做點什麼,就——什麼東西、因緣,都把你拉掉了,呵;所以,「加行」很重要。

那麼,怎麼樣修「加行」?就是,一邊跟著陳祖師在做法務的事,一邊就自己每天,哦,做一點這個、做一點那個,這樣把它——幾年慢慢做起來嘛,呵。那,「要求和期許」,就是說,你、你們就是——我一直都在講說,你基礎的,先自己做好嘛。當然,理想最後是說,你能夠真地投入,完全是一個修行人嘛。那,這樣子,因為這樣子的話,你自己的進步也快,你將來也才真的有可能為眾生服務嘛,呵。所以,要求的主要是這一(點);希望你們這樣子而已啊。

那,陳祖師的一些事蹟啊,這一些的話,就——主要你就看看他的那個什麼——他的那一些作品裡面,他自己都提到很多囉;那樣子就夠了。因為這一些東西只是,就是說,一個模範啦。我們看看,瞭解人家當年,呵,多麼辛苦啊、多麼付出啊,呵、經歷了多少啊,呵;這樣子。那麼,再多呢,你——當故事聽,也不會有什麼用的;反而是說,你——讀到一點,你看看說,哦,這裡面,這樣子的,我們自己可以效法怎麼樣子。這一點,有用啦,呵,哎。

因為我沒有整天在想這一些事,我整天就是沒有事呃,就是沒有、沒有存心、什麼。所以,但是呢,有時候,哦,生活裡我們遇到什麼,我想起來,我就是說,哦,當年怎麼樣;你要我臨時去講,我也——沒有記什麼事情,嗯。

好,今天就講這一些嘍,呵。

吉祥圓滿

二○一七年七月二十日 
真如密院   於北京

 


[Home][Back to list]